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三百四十九章 祸水东引 我参的主要是太子(第1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祸水东引 我参的主要是太子(第1页)

要说四知书屋是乾熙帝在小汤山行宫读书和睡觉的地方,那么澹泊敬诚殿就是乾熙帝召见大臣、处理朝政的地儿了。

小汤山行宫建得精巧秀气,能够用来上朝的地方,也就只有澹泊敬诚殿这一处。

为了显示对这。。。

晨光初破云层,洒在金瓦朱甍之上,却照不进那幽深宫狱的一角。杨陨的尸身仍悬于梁上,白绫垂落如雪,颈骨断裂之声仿佛还在狭小囚室中回荡。太医令跪伏在地,声音发抖:“回陛下……确系自缢,无外力痕迹。”乾熙帝沉默良久,只淡淡道:“取下吧,厚葬。”

群臣屏息,无人敢言。唯有海瑞立于阶下,目光如刀,直刺东宫方向。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开端??杨陨若活着,尚可质问、对证、翻案;如今一死,便成了祭旗之羊,血染朝堂而不留余证。

“诸卿。”乾熙帝终于开口,声如寒铁,“昨夜奏疏朕已细览。京察之事,本为澄清吏治,肃清朝纲,然施行之中,是否有失公允?是否有滥权之举?今日,朕要听真话。”

殿内死寂。百官低首,唯恐触怒雷霆。

忽有一人越众而出,白衣素服,正是刑部尚书李元礼。他双膝跪地,叩首三下:“臣启陛下,京察期间,共有七十三名官员被革职查办,其中四十六人未经三司会审,仅凭东宫批红即行定罪。更有甚者,大理寺原存卷宗多有缺失,刑部调档屡遭阻挠。臣斗胆直言??此次京察,程序不全,证据不足,实难服众!”

此言一出,满朝震动。

太子赵承渊脸色骤变,厉声道:“李元礼!你身为刑部尚书,竟敢污蔑朝廷大典?莫非是受人指使,意欲动摇国本?”

李元礼昂首不惧:“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虚妄,甘受斧钺!陛下明鉴,若连一句实话都容不得,这紫禁城高墙之内,还有何正义可言?”

乾熙帝未动怒,反而缓缓点头:“继续说。”

李元礼深吸一口气:“更令人惊心者,申朱墨案亦存疑点。据其幕僚临终密信所述,申大人死前曾写下遗表,直指东宫私调户部度支银两,用于收买科道言官,操纵京察结果。该遗表原拟呈递通政司,却在途中失踪。而负责押送之人,乃东宫亲信宦官高德全。”

“放肆!”太子拍案而起,“这是血口喷人!高德全乃宫中老人,岂会背叛本宫?你有何证据?”

李元礼冷笑:“证据不在臣手,而在陛下心中。只需一道旨意,提审高德全,便可水落石出。”

太子尚未回应,忽听得殿外传来一声尖锐嗓音:“启禀陛下!奴才高德全……已在午门外跪候多时,愿以死明志!”

众人回头,只见一名面白无须的老宦官匍匐而入,额头鲜血淋漓,手中捧着一封黄绸包裹的文书。

乾熙帝眼神一凝:“呈上来。”

文书展开,竟是申朱墨亲笔所书的遗表副本,字迹苍劲有力,内容与李元礼所述分毫不差。末尾赫然盖有“太仆寺印”,并附有两名见证官员的画押。

“这……这不可能!”太子失声,“此印早已封存,如何能用?”

高德全伏地痛哭:“奴才原奉命销毁此表,可夜半辗转难眠,思及先帝待我恩重如山,岂能助纣为虐?遂冒死藏匿副本,并于今晨交予李大人。奴才知罪,只求一死,以赎前愆!”

乾熙帝盯着那份遗表,手指微微颤抖。良久,他闭目长叹:“朕的儿子啊……你可知错?”

太子浑身剧震,扑通跪倒:“父皇明察!儿臣绝无贪墨之意!那些银两皆用于安抚地方豪强,以防京察引发动荡!儿臣一心为国,并无私心!”

“为国?”乾熙帝睁开眼,目光如炬,“那你为何隐瞒?为何杀人灭口?为何逼死杨陨?”

“儿臣不曾!”太子嘶吼,“杨陨自尽,与儿臣何干?”

“你不杀伯仁,伯仁因你而死。”海瑞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如雷贯耳,“杨陨上疏之前,曾三次递折请求面圣,皆被东宫以‘政务繁忙’为由驳回。他最后一次尝试走快驿通道,却被你暗中下令截停三日。等他终于送达时,已是孤注一掷。而你,在父皇返驾途中便已得知奏疏内容,连夜派人入狱,逼其自裁,再伪造现场,嫁祸于‘畏罪’之名。”

太子瞳孔收缩:“你……你有何凭证?”

海瑞从袖中取出一块碎布:“这是昨夜狱卒换下的衣襟,上有火药残留。杨陨所用白绫,经刑部查验,并非宫中制式,而是出自东宫织造局特供。更关键的是??”他顿了顿,冷声道,“狱中守卫供述,昨夜子时,有一名戴青铜面具之人持东宫腰牌进入死牢,停留一刻钟后离去。而那枚腰牌编号,正是殿下贴身侍卫统领独有。”

全场哗然。

太子面如死灰,嘴唇哆嗦:“你……你们串通好了?这是陷害!”

“是不是陷害,查一查就知道。”大理寺卿周怀安冷冷接话,“臣已命人封锁东宫账册库,正在清点近三年度支流水。另,申朱墨老家族人昨夜被强行‘请’入京,现已安置于刑部别院,随时可出庭作证。”

太子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疯狂:“你们……你们早就计划好了!”

“不错。”海瑞直视着他,“从申朱墨死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知道,这场仗迟早要打。你以为你在清洗异己,其实你是在为自己掘墓。你太过自信,以为掌控了言路、掌握了兵权、笼络了阁臣,就能稳坐储位。可你忘了??天理昭昭,人心难欺。”

乾熙帝静静听着,脸上不见悲喜。直到最后一刻,他才缓缓起身,环视群臣。

“诸卿。”他声音低沉,“今日之事,朕心甚痛。太子监国多年,劳苦功高,然行事酷烈,手段过激,致忠良含冤,士林寒心。此非储君应有之德。”

太子浑身一颤,抬头望向父亲,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然念其初衷未悖,且尚知悔改。”乾熙帝话锋一转,“朕决定??削其监国之权,闭门思过三个月。京察案交由三法司重审,涉案人员一律依法处置。另,追赠杨陨为太常寺卿,谥‘忠烈’,赐碑文‘天下第一谏臣’,子孙世袭锦衣卫百户。”

圣旨落定,百官叩首称颂。唯有太子僵立当场,仿佛被抽去筋骨。

退朝之后,海瑞并未离开。他在宫廊尽头拦住了乾熙帝。

“陛下。”他低声说道,“您真的相信太子只是‘操切’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