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里正刚想喊小树往萧家跑一趟,就瞥见萧容跟叶氏、谨哥儿到了。乔大江也瞧见了,忙跑过去接过萧容手里的月亮椅亲自给张罗座位,“萧爷您坐前头,那儿正对分银台,等会儿苏娘子分银子时,您家能瞧得最清楚!”
“不必麻烦。”萧容温和笑笑,抬手虚拦,目光扫过已挤得满满当当的前排,“后头清静,我们坐过去便是。”
乔大江挠了挠头,看着萧容三口去后排坐下,忽地想明白了用意:萧家人不坐前头,既避了风头,又让苏榛的掌事身份更显名正言顺。这姿态里藏着的分寸感,比他这个猎户家的讲究。
乔里正显然比他儿子反应得还要快,这会儿已经让人端热汤去给萧家人了。
直至日头落完了,坝子上的喧闹声忽然静下了。三百多双眼睛齐刷刷望向木工坊过来的土路,就连最闹腾的娃娃们也屏住了呼吸,是两辆骡车碾着积雪缓缓过来。
头一辆的车篷半掀着,露出里头码得齐整的木箱,驾车的白老汉、符秀才都特意换了簇新的青布棉袍,俩人身板更是挺得笔直。
第二辆骡车紧跟着转过弯,车斗里坐着苏榛和抱着账本的陈青、周醒明。
李家奶奶瞧着车斗里的红漆木箱,喉间忽然哽得慌、眼眶发热,轻声跟舒娘念叨着:“我嫁到咱们村那年,全村怕是都凑不出十两现银子,如今竟能拉着骡车分银钱……这哪是骡车,分明是拉着金山银山来了。”
这话确实不夸张。白水村虽说靠山吃山饿不死,可无论山货还是猎物,都要靠肩扛手推运出山口,换得的银钱大多又换成盐巴、铁器,真正能揣在兜里的现银少得可怜。
在场的三百来人除了个别心阴的,大都也都如李家奶奶一般想法、一般心情。
直到骡车终于停稳,苏榛已攥着车辕利落跳下,声音裹着呵出的白气,笑意吟吟说着:“让大伙儿久等了。”
笑意里没了疲惫,全是“事儿成了”的笃定,在场的人无不就跟着乐了起来。
说着话,乔大江等男丁们已经围上了第一辆骡车,把车上的银箱搬抬到分银桌上搁着。吆喝声里还混着“小心银锭子磕着”的叮嘱。
整整两个木箱,苏榛走过来,把上头的铜锁分别“咔嗒”一声打开时,全村人都仿佛能听见自己心跳得“咚咚”响。三百双眼睛,随着箱盖缓缓上移,年纪大些的甚至觉得嗓子眼发紧。
当月光与火光同时跌进木箱,银锭子、铜钱串儿的“钱”光“哗”地漫出来,最爱哭的山梅忽然“哇”地哭出了声。
这哭是因为被晃得睁不开眼的欢喜。她知道那里头有她的一份儿,她再也不用缩脖缩脚在娘家受白眼了,能养活自己了。
众人的期盼中,苏榛站到了分银台前。
其实何止白水村民们激动,苏榛也是一身不想再藏的喜气,眼中也有清亮的水意,环顾了四周,柔声开口:“诸位乡亲,今儿咱能围在这儿分银钱,靠的不是我苏榛一个人,是咱白水村三百多口人拼出来的。”
说着,目光转向舒娘,“舒娘带着女红组赶工,订单完成了不说,还要给参加嘉年华的七十六口缝手尉,指头都累得僵了,却跟我说‘多缝一副,大伙儿就少冻着一根手指’!”
听着听着,舒娘也流了泪,却笑得畅快。
苏榛又看向丽娘,“还有丽娘领着的美食组!大寒天里,每日都得支起十二口锅,手背上烫起的泡比算盘珠还大!可不少来咱们大食代用餐的行商都跟我说,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带劲儿’的吃食,过瘾!”
丽娘平时大嗓门儿,眼下却躲在自家男人身后抹眼泪儿。
第214章
“咱们村像块蒙尘的璞玉。”苏榛转身,对着乔里正福了福,“可璞玉这次发了光,是靠大伙儿一起磨成的。”
苏榛的话说得暖,三百多口听得即认真又骄傲,莫名就觉得自己跟着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儿。她从陈青手中接过总帐的帐簿,三百多道目光立刻就黏在她翻动账本的指尖上。
“先说总帐”,苏榛深吸一口气,开始宣读:“大食代摊位收入包括美食区、户外用品及木工品类区、服饰区。先就是美食区,冰屋火锅,十五日共接待十二场包场,每场限定十人,合计一百二十人次。每场包场费平均赢利五两银子,这部分现银收入九十六两。”
“乖乖,十个人吃一顿咱就能赚五两?”孟坨子来得早,是挤在前排的,听了这金额眼睛瞪得溜圆,“城里人就是敢花啊!”
苏榛笑着点头,接着说:“包场客人多是行商头领,临走时还额外打赏共计七两碎银。他们还说,在冰屋里涮着热乎火锅看雪景,比白川府城最贵的酒楼还稀罕。”
话音未落,坝子上腾起一片惊叹,丽娘拽着自家男人的袖子晃,一边乐一边小声邀功:“听见没?咱的火锅可是上了贵人的‘稀罕榜’,那汤底调制我也出了力的!”
话音一落,坝子上腾起一片惊叹。
丽娘掐着自家男人的袖口直晃,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小声邀功:“听见没?咱的火锅上了贵人的‘稀罕榜’!可不是我吹牛,那汤底搁了多少野葱根我都有数。”
赵勇当然知道。在兴盛湖的十五日,他日日都能瞧着丽娘在灶台前守着,有时候能抱着汤勺在灶边坐半宿。喉间一紧,凑近她耳边说:“分了银子,给你扯匹红绸子做新袄。”
丽娘抬头望他,却见他棉袄领口上的破洞。那是前几日他帮着搬冰砖时刮的,原想夜里缝补,却因赶工一直忙得忘了。
心里一酸,出手便捶了男人一拳,“净说胡话。我又不是新媳妇,红绸子多贵。不如给俩娃存起来交束脩,人家苏娘子说了,女娃娃也该读书识字。”
赵勇望着她泛红的耳尖,直接撂话:“束脩慢慢存,你的衣裳也得买!”
“那就……扯半匹?”丽娘别过脸去,偷偷抹了把眼角,“再给你做件棉罩衣,棉裤也该加些新棉进去。”
俩人一边小声嘀咕,一边继续竖耳听着大伙儿的话。李家奶奶正在问明年能不能把冰屋搭得更气派些、再多搭几个。
苏榛笑着点头:“已经跟木工坊商量过了,明年用松木搭框架,冰墙雕上花纹,再挂些红灯笼,保准让客人们觉得自己是在水晶宫里吃席!”
众人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水晶宫啊,一听就值钱!
七嘴八舌的畅想:“今年火锅城都收了九十多两,明年不得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