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地的府兵,创建未久,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府兵是兵也是农,虽然被免除了赋税和劳役,可依旧需要积累。
别的不说,像是府兵的制式装备,甲胄、长弓、横刀、盾牌,就需要府兵自己花钱买。至于其他的零零碎碎的东西,如军服、水壶、箭矢之类的军用品,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长弓、横刀、盾牌这些还好说,便宜的如长弓,取材方便,制作时间短,熟练的工匠几日就能完成一把,府兵花钱买一把训练不难,至于盾牌、横刀,价格贵一些,但也不是负担不起。
最为昂贵的还是甲胄。在战场之上,一副甲胄几乎等于另一条命。
受限于匠人、材料和战争等因素,如今中原地区的甲胄价格还要比关中贵许多。
指望着关中调出多余的甲胄支援中原各地,一时还做不到。
关中地区的甲胄生产,最先需要满足陇右、灵夏、河东等地的需求,能够分到中原各军府的有限。
能分出去的也集中在高昂、韦孝宽、慕容绍宗等将领手中。
河北襄国的冶铁中心生产军用品的产量还很小,太原生产的还要供给洛阳、恒朔之地。
短时间内,拥有足够战力和足够军备的士兵就只有这些北人之军。
他们分布在洛阳、豫州等地,成分很复杂,有一些甚至是当时战败的鲜卑战俘,被人捞出来的。
李爽接过了洛阳送来的文书,侯景虽然成功拉拢了北人之军,不过代价也不小。
侯莫陈崇和斛律光跟在李爽的身边,见到李爽难言的模样,不禁问道:
“大王,如何了?”
李爽将文书交给了两人。
斛律光一看,便皱起了眉头。
“这帮北人想要跟当年的北府兵一样么!”
这些北人的将领不但想要豫州的土地和赋税,还想要战争的全部收益,包括战利品和攻下来的土地。
徐州、青州、兖州这些地方,早已经被高昂、韦孝宽等勋臣占了,这些北人将领也知道,他们能争取的空间很小,因此,便想要更多的利益和开拓的土地。
李爽一笑,道:
“好在这些人想的是攻取的土地,没有舔着大脸问本王要地。”
斛律光听了这话音,试探问道:
“大王打算答应他们?”
“大丈夫攻城略地,拿命去拼,本王如何好小气。告诉侯景,凡所取,尽归其所用。”
便在此时,长乐宫外一声急报。
留守长安的行台府长吏送来了一份国书。
南梁送来的国书!
李爽也有些惊讶,按理说,洛阳朝廷还在,南梁要送国书也应该直接送去洛阳,怎么会送到长安来呢?
李爽打开一看,发现这国书之中并不是什么外交文书,更像是萧衍的私人信件。
上面也没有写别的东西,而是阐明了萧衍这些年来对于佛法的理解。
隐隐之中,带着几分对于天下苍生的悲悯之意。
萧衍想要与李爽探讨一下心得,交流一下意见。
“萧衍要和我交流心得?”
——
建康。
大战将起。
萧衍在台城之中,每日里都忙着军政之务。
一支军队的构建,必然要创建者亲力亲为。否则,这支军队将会落入旁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