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还有兵法这些。”
朱樉丝毫不敢怠慢,急忙回答。
闻言朱元璋手提朱笔,在一张凤阳来的白纸上稀里哗啦写了一通。
字虽是江湖体,但见帝皇之气,非常人可以比的。
“过来,给朕一个答案!”
朱元璋把自己写好的“考卷”在桌子上一拍,手指在“试卷”上点了两下。
“笃笃”的声音铿锵有力。
“是!”
朱樉倒也没有怯懦,当即应下。
来到桌案前看了一眼老父亲写在纸上的“试题”,实际上所谓试题很简单,就寥寥数字——“大明如何才能平息北元”。
这时朱标和马皇后也过来看了一眼,然后便是互相对视一眼。
朱元璋的这个题目很大很大,这种大题目答案却往往显而易见,纸上谈兵,不是姑妄言之,但凡大方向是对的就可以了。
当朝不少名臣名将多有论断,各种说法都有。
毕竟大明要灭北元首先当然是夺回北方领土,打败北元有生力量,然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前次北伐失败之后,徒然无功,朱元璋便一改大军包抄,寻其主力打歼灭战的策略,变以主要关隘,城池为依托,再稳步推进战线,步步为营,逼迫北元北移。
作战方略的改变是无奈的事情,前次北伐消耗巨大,可收效甚微,战略目标没有达到不说,还损失了一路大军,更别提消耗的钱粮马匹等等资源了。
国内力量捉襟见肘,支撑不了持续大战,
是以朱元璋在无奈之下只能改变打大军团会战的策略,变为固守和蚕食,国内则是得到喘息之机,休养生息。
说实在的,朱元璋用这个题目考朱樉,算是格外开恩了,说到底还是爱子心切啊!
见状马皇后和朱标也就没那么担心了。
纷纷望着朱樉,朱樉一言不发,从老父亲手里接过朱笔,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提笔便开始作答。
朱元璋眼珠子微微一瞪,看来自家老二早已胸有成竹!
那黑乎乎的脸多了几分欣慰,但还是端着老父亲严厉的架子。
仔细一看,朱樉那字圆润儒雅,方正,光洁,等大,匀匀净净,看得人赏心悦目。
朱元璋嘴里不由“咦”了一声,自家老二何时练得一手如此好字了?
虽与传统书法有些区别,但也大差不差,看起来非常舒服就是了。
莫说他,马皇后和朱标都是啧啧称奇,老二这手书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俗话说的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朱樉去了凤阳县几个月,变化很大,成长和进步更是很大。
三人都是内心欣慰。
而朱樉,把答案一蹴而就写在纸上,酣畅淋漓,几乎没有停顿之处。
倒也不是真的文思敏捷,只是这段日子他在凤阳图书馆读兵法兵书的时候有过很多思考,如何平息北元只是其中之一。
思考过,有过心得,更是记录在了他的笔记本上,如此一来,这个题目对他而言简直太简单了!
“父皇,
儿臣已经答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