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儿吃饭,稍有差池,酒后胡言,上报到皇帝那儿,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可他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一个是酒楼格调够高,来这儿可以附庸权力,可以附庸风雅。
第二个就是,有些达官贵人必须要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心。
第三个就很简单也很现实了,这酒楼菜品一绝,那酒也是一绝,听说这酒还是和有功之臣所喝的酒一
样。
然后就是俊男靓女多多。
来这儿饱了口腹之欲,又饱了眼福。
满足了地位,权力,身价的虚荣心。
反正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不吃?
就算有风险,也是可控制。
那就少喝点酒,浅尝辄止就行。
要么就是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更有甚者,可以只来吃饭,沉默不语。
总而言之,出于各种原因,这座酒楼的生意好到爆。
看着每天收入的现银,银票哗啦啦的流进柜台之中,朱元璋和朱标两父子一见面就是乐呵呵。
早朝,晚朝的时候,那些朝堂大员,真切的感受到朱元璋脸黑的次数越来越少。
对他们说话也是慈眉善目,轻言细语,耐心十足。
可见,酒楼生意好,连带着影响了朱元璋的脾气,让他都不好意思对着这些老主顾发火了。
这些朝堂大员都是名字,这酒楼去对了!
一下朝便是三两邀约,又是去酒楼消费。
而凤阳县这边。
蹲号子的朱樉,这些天蹲的是意气风发,大有一遇风云便化龙的格调。
这段时间他就干两件事,一是在图书馆整理苏牧的文书,一边学习苏牧的书法,小有所成。
第二件则是,每天根本苏牧跑重刑犯大牢。
说起这件事,朱樉就觉得奇怪。
每次苏牧带着他去重刑犯大牢,不是宣扬大明国法,就是宣扬凤阳县大牢政策,每每如此,时间可长可短。
宣扬完毕,苏牧就带着他直接离开。
出来之后,便是让他仔细的
翻译那些个北元探子说过的所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