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元璋一听。
当场就是眼眸如剑。
身为操弄人心的高手,他能不知道胡惟庸的用意?
无非就是想用这件事,敲打一下江南士子罢了。
这些江南士子,皆是世袭罔替,科举机器。
从有宋一代,一直到元朝,再到当代,都是如此。
地位稳固,不会因为朝廷的交替而受到影响。
对于这帮子人,朱元璋很是头疼。
常常因为这些酸腐文士,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蠢材,朱元璋没少费脑子。
一直以来,他都想敲打敲打他们。
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不过现在有了!
朱元璋黑着的那张脸,终于有了一丝笑容,不过是冷笑。
不得不说,他还真没看错胡惟庸。
真会来事儿!
他这句话一出口,苏牧是否是地方巨贪,似乎根本不重要了。
只要能好好敲打江南士族,这帮善于权谋心计,拉帮结派,搞内斗的蠢材,那就够了。
那些江
南士子出身的官员,此时一脸懵逼!
不是讨论处理凤阳县令苏牧这位巨贪吗?
为何,忽然就扯到诚意伯刘基身上了!
他们也不傻,如何不知道胡惟庸的用意!
胡惟庸乃是李善长推介给皇帝朱元璋的。
李善长又是淮西一派的首脑。
而他们这些江南士子,基本就是以当初的浙东四哲为中心,形成了江南士子集团。
淮西一派和江南士子之间,牵扯了很多矛盾。
最重要的南北矛盾。
北方经历了无数战乱,资源耗尽。
而南方相对安稳,这些年高速发展,经济中心早就难移了。
可在政治上,江南士子无法获得和北方士人同等的待遇。
和他们经济上的地位形成极大反差。
为了弥补经济领先,却没有多少政治权利的局面,这些年江南士子团结在浙东四哲周围,可没少给淮西一派找麻烦。
不过朱元璋表面上没表态,坐看淮西一派和江南士子斗的不可开交。
实际上,明里暗里帮淮西一派一把。
比如封侯一事上,李善长封了个韩国公。
而浙东四哲之一,居功至伟,功劳丝毫不弱李善长的刘基,只封一个诚意伯。
这固然和朱元璋体恤一起起兵的老兄弟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