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爷爷的笔记
清晨的阳光再次透过窗棂,驱散了夜的寒凉。
林小满醒来时,眼睛还带着些微的肿痛,但眼神却不再是前夜的崩溃与茫然。
她第一眼就看向床头柜,那只红色的剪纸不死鸟安静地立在那里,姿态昂扬,在晨光中泛着温暖的光泽。
它无声地提醒着她昨夜的崩溃,也提醒着那份沉默的守护。
心口那股沉甸甸的压抑郁闷似乎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平静和……想要做点什么的迫切。
她小心地拿起那只不死鸟,看了又看,才将其轻轻放在枕头边,仿佛一个珍贵的护身符。
然后,她走到了爷爷的工作台前。台上依旧一片狼藉,染着血渍的废纸团、散落的工具,无声诉说着昨天的疯狂。
她没有立刻开始清理,而是目光落在了那本被翻得有些卷边、一直被她当做工具书使用的爷爷的笔记上。
以前,她只看里面具体的剪纸步骤、纹样解析、刀法技巧。那些在她看来,不过是枯燥的“说明书”。
但现在,她伸出手,极其郑重地,甚至带着一丝敬畏地,拂去封面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第一页。
纸张已经泛黄,上面是爷爷苍劲有力又带着笔墨韵味的字迹。
开篇,并非任何技法讲解,而是一段话:
“剪纸非雕虫小技,乃心与纸对话,手与意共舞。一剪一纸一世界,喜怒哀乐,天地万物,皆可入画。吾辈手艺人,守的不是一门技术,是一份心性,一点灵犀,一段流传千百年的烟火人间。”
林小满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了。她继续往下翻。
在复杂的《喜鹊登梅》图样旁边,爷爷用工整的小楷备注:“梅开五福,鹊报佳音。愿见者心生欢喜。”
在威严的《门神》图谱旁,他写道:
“一刀一刻,守的是家宅平安,更是人心底线。”甚至在她小时候觉得土气的《五谷丰登》图案下,也有注释:“民以食为天,技以民为本。莫忘根本。”
一页页翻过,她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图样解析,而是一个老人毕生的热爱、感悟与坚守。
他把对生活的祝福、对美好的向往、对传统的敬畏,都倾注在了这一刀一剪之中。
笔记的后面,看上去是近期写的,墨迹较新:
“满崽渐大,恐不愿继承此道。时代变迁,老手艺式微,常感忧虑。然,技可传,道需自悟。不强求她必学,只愿她知,她爷爷一辈子,做得是让美好停留、让心意传递的活儿,不丢人。若她日后遇困顿,望她记得,静下心来,一剪一刀,亦可找到内心安宁之力。”
爷爷的声音仿佛穿透了时光,在她耳边轻轻响起。
她仿佛看到昏黄的灯下,爷爷戴着老花镜,一边摩挲着这本笔记,一边写下这些话时,那微微佝偻的背影和落笔时的郑重。
原来,那些她曾经不屑一顾的窗花、喜字,剪的不是图案,是邻居奶奶嫁孙女时的一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