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缓缓驶离流民安置点,朝着长安城内行进。夕阳余晖透过车窗,洒在林薇的侧脸上,为她轮廓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色。她靠在窗边,指尖轻抚衣袖上的兰草纹样,心中仍在回想着今日遇见的那两个贫困孩童——男孩狼吞虎咽吃麦饼的模样,女孩磕头道谢时颤抖的身影,都如细针般轻轻扎在她的心上。
“还在想那两个孩子?”萧景琰的声音打破了车厢内的宁静。他坐在对面,手中握着一把折扇,却未展开,只是轻抚扇面上的山水图案。
林薇抬起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怅然:“嗯,总觉得能做的还太少。虽然给了他们钱财,安排了学堂,但安置点里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孩子,无爹娘照料,只能依靠救济度日。”
萧景琰放下折扇,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落在林薇脸上,语气中透着认真与温和:“你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并非每个人在目睹他人受苦时,都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你不仅给予了孩子们即时的帮助,还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了周密规划,这份心意,远比金银珠宝更为珍贵。”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我曾见识过不少权贵,他们口口声声‘体恤百姓’,却从未真正深入流民的生活,甚至有时会为了一己私利,克扣赈灾物资。而你截然不同,作为医者,你本可以只专注于治病救人,却主动关注流民的生活,为他们开设医术培训班,为贫困孩童四处奔走。这份善良与担当,实非人人所能及。”
林薇被他说得脸颊微微泛红,连忙低下头,轻声说道:“萧公子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医者仁心,不仅要治愈百姓的身体,更要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否则即便治好了病,他们仍会因贫困而受苦。”
“正是这份‘医者仁心’,才尤为难得。”萧景琰的声音愈发温柔,“以前我以为,行医不过是一份职业,但自从认识你之后,我才真正明白,真正的医者,是将百姓的疾苦铭记于心,并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马车继续前行,车厢内的氛围逐渐变得温馨而微妙。林薇能清晰地感受到萧景琰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那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温柔,使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悄悄抬起头,恰好与萧景琰的目光相遇,他眼中的暖意如同春日的阳光,瞬间驱散了她心中的怅然,只留下满满的温暖。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缓缓驶至仁心堂门前。春桃和阿福早已在医馆门口翘首以盼,见林薇和萧公子归来,顿时喜出望外,迎上前去。
“林薇姐,萧公子,你们终于回来了!安置点的草药园都种上种子了吗?那两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春桃一口气抛出好几个问题,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林薇微笑着点头,简明扼要地将今日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从草药园的播种安排,到偶遇贫困孩童的情景,再到为孩子们张罗学堂事宜,逐一细述。
阿福听得心潮澎湃:“林薇姐,您真是太了不起了!不仅帮孩子们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将来他们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材!”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林薇目光转向萧景琰,“多亏了萧公子,不仅给了孩子们银子,还安排了学堂,否则我也只能勉强解决他们眼下的温饱问题。”
萧景琰微笑着摆了摆手:“不用这么客气,这些都是我分内之事。再说,能与你一同帮助这些孩子,我也感到非常开心。”他的视线落在林薇身上,眼中流露出明显的温柔,春桃和阿福察觉到这细微的变化,两人相视一笑,未再多言。
“时间已不早,我也该回侯府了。”萧景琰抬头看了看天色,对林薇说道,“明日我会派人将学堂所需的书籍和文具送至安置点,并安排工匠修缮学堂的屋顶,确保孩子们能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多谢萧公子如此费心。”林薇轻声致谢,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萧景琰微微颔首,转身跨上马车。就在马车即将启动之际,他突然掀开窗帘,对林薇说道:“明日午后,我会派人前来接你,我们一起去查看安置点学堂的修缮进展,顺便探望那两个孩子。”
林薇微微一愣,随即露出笑容,点头应道:“好,我明日一定准时等候。”
马车缓缓驶离,林薇站在医馆门前,目送马车渐渐消失在街道尽头,心中充满了期待。春桃走到她身旁,笑着调侃道:“林薇姐,萧公子对您真是体贴,不仅陪同您前往安置点,还如此关心孩子们的情况,显然对您有意啊!”
林薇脸颊泛起一抹红晕,轻轻拍了春桃一下,轻声辩解道:“别乱说,萧公子不过是体恤百姓,关注安置点事务,与我并无关联。”
“怎么没关系?”春桃执着追问,“萧公子每次来医馆,都会特意找您交谈,还总给您带来各种礼物,上次是桃花,这次又为孩子们的事四处奔走,这不是对您有意,又是什么呢?”
阿福也在一旁附和道:“春桃说得没错,萧公子看林薇姐的眼神格外温柔,显然是喜欢您!”
林薇被两人说得有些羞赧,忙不迭地转移话题:“好了好了,别再胡说了,快去准备晚饭吧,我都有些饿了。”说完,她转身走进医馆,但嘴角却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萧景琰今日的话语和眼神,如同甜蜜的糖果,悄然在她心底融化。
次日午后,萧景琰的马车准时停在了仁心堂门前。林薇早已收拾妥帖,身着昨日那件淡绿色襦裙,鬓边别着一朵洁白的珠花,显得格外素雅温婉。
“林大夫,今日气色真不错。”萧景琰见到她,眼中闪过一抹惊艳,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笑意。
林薇脸颊微红,轻声回应道:“萧公子过奖了。我们快些出发吧,早点去安置点看看孩子们。”
两人登上马车,朝着安置点的方向驶去。一路上,萧景琰与林薇讨论着安置点的后续规划——学堂修缮完毕后,计划聘请更多教师,不仅要教授孩子们识字算术,还要传授他们诗词歌赋与手工艺;工坊的选址已定,位于安置点西侧,预计下周即可动工,届时将邀请长安城内知名工匠前来教授流民织布、木工等技艺。
林薇专注地倾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工坊开工后,务必要重视工匠和流民的安全问题。我计划在工坊附近设立一个简易的医疗点,定期为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并传授一些预防工伤的知识。此外,孩子们放学后也可以到工坊参观,让他们从小接触手工艺,或许能激发他们对某个领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