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洪武帝的反思,是否还需要一个“朱元璋二號”
这种事胡翊说不上来,他也不能说。
只是稍有些阅歷之后,胡翊也知道,胖子不是一口气吃出来的,那朱元璋的这份冷血,也断然不会是突然在一夜间形成的。
什么事都有个积累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的经歷中,人才会变成那个样子。
胡翊现在不好回答的话,要让朱標回答。
而且李贞也早早就说了,这父子二人,必须要回答对方的问题。
此时的朱標想了想,开口道:
“爹您做的没错,当咱们的医药不足以救治全部伤兵时,自然要先紧著轻伤兵先治。
儿子也很清楚,那时候处境危险,需要先有战力自保,才能谈其他。”
听到这话,李贞坐在侧面的石凳上,抚须就笑了。
朱標是能理解这些的。
而且他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儿臣变成了儿子。
你看,这不就是在逐渐放下隔阂,往好的地方在转变吗?
看起来沟通还真有用处。
李贞隨后又悄悄看了胡翊一眼,觉得这个侄女婿是真不错,鬼点子一大堆,倒是都能收效,这也不容易。
而后他再额外瞥了朱静端一眼,心道咱家大闺女真是嫁了个好夫郎,这辈子准错不了。
当朱元璋听到儿子这番话时,他也顿感欣慰。
原来儿子是理解自己的嘛。
得到了正向反馈,朱元璋的话逐渐就多起来了,他便主动又开口说道:
“標儿,你知道咱这次下不定决心,最后带来的是啥吗?”
“是背叛!”
朱元璋的脸上带著愤恨,这时候又带著几分自责和感慨,看得出他现在的心情很复杂。
他一字一顿的说起道:
“吴疤瘌弟弟是咱害死的,这话也没错,还有那些被耽误了病情的兄弟们,他们拉拢了百十个看不惯咱的兄弟们一起离营,咱也不说啥了。
但他们却反过来帮元军来对付咱,害咱因为此事又战死千余人!”
说到此处时,朱元璋咬著牙道:
“咱后来將这吴疤瘌抓住,將他五马分尸,他直到临死前还一直骂咱坑害同乡,忘恩负义,咱竟然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
想了想,朱元璋心情略微平復了些:
“他是该死,但咱当年確实有错,这事儿咱心里明白,真要说起来咱其实也亏欠吴疤瘌的。“
李贞这个时候就只是一声嘆息,然后开口补充道:
“那以后,军中自发就有这个规矩,重伤兵默认便不救了,但又不能叫普通士卒们知道了寒心那便做做形式,將他们拉到伤兵营中去待死,此事后来便成了一条军中不成文的规矩。”
朱標和胡翊这才知道这件事的根源所在,果然万事都有个因由在里面。
朱元璋这时候便自嘲道:
“咱知道这规矩脏。
骂名?咱朱元璋背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