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带头反对,便杀谁。
这些事自然是在暗中进行的,或谋杀,或偽装成盗贼杀人越货,亦或者下毒。
总之是不择手段!
如此一来,初见成效,钱事革新推广到全国的阻力开始减少。
又因为人手不够用了,他才要將胡翊手下的承暉司暗桩也借调过去。
甚至就连留给胡翊的马长风等人,都在专门针对最为棘手的那些反对者们,在为他们设局。
当朱元璋说起这件事时,胡翊听著这些话,心里一时间的想法就多了。
钱事革新对士绅大族的利益至关重要,既得利益者们都是貔貅,往里面吃多少都不觉得饱,要想叫他们吐出一分来都难。
所以此事要想推行,殊为不易。
有一个胡翊可以去处州,却没有那么多的胡翊到大明的各行省州府去。
真假钦差这种俗套的办法,能用一次,但用不了第二次。
何况,又哪来的那么多人力去到全国清查此事?
从这方面来说,胡翊是理解朱元璋的。
当既得利益者抱团死守,四面八方都在表面迎合你,但背地里给你使绊子搞你,害你国策推行不下去,坐看你破產的时候。
没办法去查,又没有人力去查。
最快捷的办法,那便是不择手段,强行清理!
朱元璋就是这样做的。
但你从小教大的朱標,他学了那么多仁恕之道、君子之道。
况且他的年纪还小,在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在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认知阶段。
他们更多的是分对错,却不一定能够理解人性都是复杂的,没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这种道理。
自然而然的,在朱標的眼里,皇帝该当是光明正大的做事,为天下人的君父。
亲爹身为大明皇帝,做出来的事却与盗贼、匪人没什么区別,他如何能够顺从。
父子间的予盾,大概便在於此。
朱標说父亲是行暴政,极力劝諫他放弃这种做法,改用別的手段。
朱元璋则是將儿子大骂了一通,认为连他都不理解自己,苦心被辜负。
更是指著他破口大骂,说这前路上满是荆棘,老子不给你趟路,將来你还想执掌大明?
父子间的爭端一起,朱元璋这个暴脾气,便操起了木棍过来。
他是嚇唬儿子的,不可能真打,但朱標不知道,认为这个爹暴虐到不近人情,已经失了智。
最后就演变成了这样子。
当朱元璋当著女婿的面,將这些都和盘托出之后,他看著正在琢磨事儿的女婿,突然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女婿,你觉得咱这个皇帝,做错了没有?”
送命题来了。
但胡翊却连思索都没有,直接便回答道“小婿理解您的处境,也明白您先前所说的话的意味了。”
胡翊不禁念出了朱元璋刚才说过的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