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霍骁一定不会死的!
赵小四看着自家公子眼底莫名升起的光,不知该如何安慰,只能语无伦次的说:“这就去!小四这就去,公子先喝药,先喝药!”
东方景明将药碗端起来,仰头,一饮而尽。
汤药的苦涩在舌尖蔓延,东方景明扶着桌案缓缓站起。
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望着漫天飞雪,低声呢喃。
“霍时屹,你会平安回来的,对吧。”
第93章密旨
霍骁的尸身抵京那日,京都的雪下得比往日更急,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仿佛要将整座皇城都裹进刺骨的寒意里。
灵柩从朱雀门入城时,长街上的百姓自发跪了一片,呜咽声混着风雪,顺着宫墙缝往殿宇深处钻。
东方景明扶着灵柩的木沿,任由官袍沾满雪粒。
太后也确认过灵柩里的人,确实是霍骁那张令人生厌的脸。
随行的项擎,一身甲胄早已沾染风霜,他跪到江娴清面前,毅然请罪。
“如若臣在谨慎些,便不会中敌人的圈套,陛下也不会臣罪该万死,请夫人责罚!”
江娴清哭的泣不成声,早已说不出话。
现下大乾还需要项擎继续领兵作战,又如何能罚项擎,再加上战场之上本就危机重重,又如何能降罪项擎。
东方景明只能抬手虚扶,声音却比雪还冷:“项将军尽力了,陛下在天有灵,不会怪你。”
说着,他的目光扫过人群,在瞥见角落里巫睢那抹月白身影时,眼底寒光一闪而逝。
巫睢今日并未像往常那般避世,反而站在宗室列末,指尖漫不经心地捻着腰间的香囊,嘴角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看起来就像一个胜利者,仿佛早已预料到大乱的到来。
果不其然,他这边才让项擎起身,太后的声音就传播开来。
“国不可一日,皇帝既已确定驾崩,当尽快定下新君人选。虽皇帝先前欲立昭和为储,但现下昭和卧榻不起,情况多日未见好转,恐难担大任。而巫睢作为先帝血脉,入应天台以后不仅尽心侍奉先帝,还助陛下成功抓获高士成,如此品行与智谋,是为新帝的不二人选。”
一时间堂上议论纷纷。
东方景明冷脸从怀中拿出一封密旨亮于众人面前:“陛下离京前为防今日之情况,早已做好了安排。”他将密旨递给凌七:“你来读给诸位大人听!”
凌七展开明黄卷轴,清朗嗓音穿透风雪,字字掷地有声: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
“为守大乾疆土,朕御驾亲征。若不幸以身殉国,身后事当依此旨而行——”
其一,储君之位,早已立定昭和公主。朕离京前,公主虽抱恙在身,然其心性坚韧、心怀万民,待调养痊愈后,即着礼部筹备登基大典,承继大统,诸臣当尽心辅佐,不得有违。”
“其二,若公主身体难承君位重负,暂不能理政,则由东方景明暂代摄政之职。东方景明忠君体国、智计卓绝,朕素知其心,特授其‘择宗室贤达之子立为新君’之权。”
“东方景明摄政期间,凡朝堂政务、军事调度、宗室事务,皆由其决断,各部须无条件配合,不得推诿;
“其三,待新君年满十六,心智成熟,东方景明可决定是否将大权移交,而移交以后,新君要在太庙昭告先祖,封其为‘辅政定国公’,子孙可世代承袭,以酬其替朕护国安邦之功。”
“其四,诸臣若有觊觎皇权、煽动内乱者,无论宗室亲贵、朝中重臣,东方景明可先斩后奏,以正朝纲。”
“此旨,天地共鉴,日月为证,子孙后代,不得更改。”
“钦此!”
密旨念毕,凌七将卷轴高举过顶,明黄绢布上霍骁的朱红御印在风雪中格外醒目。
殿宇前的议论声瞬间消弭,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东方景明身上。
方才还因“帝死”惶惶不安的朝臣,此刻多了几分定心,原来陛下早有安排,只要东方景明还在,大乾就乱不了!
太后脸色骤变,原本准备好的推举之词卡在喉间。
巫睢脸上的笑意也荡然无存,好一个霍骁,竟留了如此一道后手,明显就是来防他和太后的。
东方景明上前一步,接过密旨,目光扫过众人,声音虽带着连日操劳的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遗旨,诸卿可有异议?”
一时间无人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