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芽俏皮的眨眨眼:“我既不买书,也不还书,找你是有其他事。”
“那你找我何事?”老板虽然脸上还是没有什么表情,眼神却带了些好奇。
姜芽指指他书架旁竖着的那根杆子上挂着的“绿江书铺”说:“我想找你帮我写几个字。”
老板顺着她的手也看了看自己的招牌:“你从我这巷子走出去,往东边走几步,有个专门给人题字的人,十五文就能帮你写。”
“我就看上你写这几个字了,你的字写的真好!”姜芽仰头欣赏的看着那四个字:“老板,你就帮我写几个字吧,我以后还要常来买书的。”
她这话说到了老板心坎上,他哼了一声:“那是当然,我写的字整个阳宁镇谁敢说不不好看。”
姜芽趁机把自己准备好的布掏出来,双手捧到绿江书铺老板的眼前:“所以说嘛,我既然能欣赏你的字,也算是有缘人了,还请先生赐字!”
在现代,出去办事见人都要喊一声老师,在现在,姜芽也深知这个道理,“先生”二字一出口,那老板顿时都没了拒绝的余地。
他把姜芽手中的布接了过去,问:“你要写什么字?”
姜芽将凳子上的书拿起,自己坐了上去,又将书扣在自己的腿上:“就请先生帮我写一个‘小姜小吃铺’吧!”
老板有些诧异的抬眼看她:“小吃铺?你要支摊子卖吃食?”
姜芽笑眯眯的应道:“对呀,而且我看老板你旁边这空了好大一块地,要不我就在你旁边摆?正好闲来无事也能找你租些书看。”
老板把布收了起来:“我出门没带笔墨,你明日来找我拿便是,至于旁边这空地,也不是我家的,你要摆哪里是你自己的事。”
“那我明日过来找你!”姜芽只当他这话就是同意了,她看看巷子中坐在两边看书的人,从来买书那天,她就看上了书铺旁边的这个空位。
虽说是在巷子旁边,但两边都有不同的店铺,一边是个食肆,另一边是个客栈。
对面则是些大大小小的摊位,正好符合姜芽对自己产品的定位。
回家的路上,她顺便买了两只木桶带回家,朱红梅正在院中移栽着那几棵玫瑰树。
见到姜芽手中拎着的桶,她擦擦额头上的汗笑着问:“怎么买这么几个木桶回来?要在咱们家再做一次木桶鱼?”
姜芽把木桶放到一边,拎着锄头准备和朱红梅一起干活:“现在我还不做那个,若是到了冬天,我有了自己的铺子,到时我就弄个姜氏木桶鱼涮桶店!”
两人合力把五棵玫瑰树种好,天边的夕阳已经西斜,飘着火红的晚霞。
朱红梅洗了把手:“咱们现在做那木瓜粉?”
“不急。”姜芽把新围腰系上:“咱们先吃饭!”
昨日买回来做竹筒饭的腊肉还剩了小半块,她把腊肉切成片,再切了些新鲜的蒜苗。
从张毛毛送的那油罐子里挖出一勺猪油放到锅中,等猪油完全化开,就将腊肉放到锅中翻炒。
腊肉本身有盐,不用额外调味,等肉色变得油亮,再倒入蒜苗,随便炒几下就出锅了。
二人还是把菜和饭都拿到了院中的桌上吃,蒜苗刚断生,吃到嘴里还还带着些脆响,除了蒜苗本身的香甜,还带上了腊肉的香味。
腊肉嚼起来满口油润,腌制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在口中越嚼越有香味。
朱红梅将蒜苗和腊肉夹在一起吃了下去:“咱们昨天买的这块腊肉味道真是不错,日后你要是想吃腊肉,就找着这家店去买,错不了。”
姜芽把盘中剩的几片腊肉都夹到朱红梅的碗里:“等我赚了钱,便自己买些肉回来腌,我腌出来的肉味道不差这个。”
朱红梅看着碗里的肉,突然换了个话题:“芽芽,其实嫂子一直在想,为什么你病了一场,就会做这么多从未见过的菜了,咱们整日在波罗村,也没什么地方能学到这些菜……”
她这几句话问的姜芽冷汗直流,她从没想过自己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师父!师父!我过来帮忙了!你屋中是在炒腊肉吗?我走在巷中就闻着谁家炒的肉这么香!”张毛毛的敲门声及时的响了起来,
对于姜芽来说,此时的张毛毛就像是她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