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意见很大。”
“但我们顶住了。”
“为什么?因为老百姓支持。”
“这事儿上了县电视台反响特别好。”
“那些想搞小动作的也不敢吱声了。”
他讲完了。
屋里安静了几秒。
那个钱副市长看了赵海川一眼,眼神里多了点东西。
“这个办法好啊。”
“直接、有效。”
“赵书记,你们这个补贴直通车的模式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份详细材料?”
“我们回去也研究研究。”
“没问题。”
赵海川很干脆地答应了。
接下来,讨论的气氛明显变了。
好几个人开始追问赵海川具体的操作细节,比如怎么跟银行谈的,怎么确定补贴名单的,怎么监管的。
赵海川都一一作答。
在座的都是人精,谁是来混日子的,谁是真想干事的,几句话就能听出来。
他要让那些想干事的人,看到他。
课余时间,赵海川主动找了那个钱副市长,还有几个发言时感觉很务实的同学吃饭。
大家背景不同,地区不同,但聊起来发现很多问题都是相通的。
钱副市长给他讲了他们市怎么搞基金招商,用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引进了好几个大项目。
“别总想着自己那点财政资金,要学会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钱副市长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
赵海川听得心里一动。
这思路对他搞开发区太有启发了。
他也留意到另外一拨人。
那几个人,总是围着一个据说是省里某部门空降到某市当市长的年轻人转。
饭局上,一个个说的全是捧场的话。
赵海川看着那个被围在中间的市长,总觉得看到了白凯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