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淮州扯大旗的功夫可谓是
出奇入化,面对石志明一开始的纠结,直接给他指了明路,“现下试院被大理寺和刑部的人围了起来,一切无关人员都不得随意进出,你就拿那这两个地方的名号压他们,我想谁也不敢冒着被大理寺和刑部联合审查的风险只为了多吃一盘菜,一开始大抵会有些脾气,但他们大概也只会嘴上抱怨抱怨。”
如宋淮州所料,他们的确只折腾了一晚上,后来虽然会要求加餐,但也没有太过分。
石志明脑门上的汗也算是止了下来,不过宋淮州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现下最要紧的是查出另一边到底是哪些人在捣鬼,要赶在那些书生被挑唆之前,把事态压下来。
春去入夏,气温逐渐升高的同时,使得人心也变得浮躁起来,如今在墙下默读的不再是那些圣贤书,而是一些危险的口号。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注]
类似于这等的口号,时不时就会响起在那一侧,石志明曾派人去查过是谁说的,但那边出奇的团结,就是不肯供出幕后之人,石志明没办法只好长期派人在那边看守。
宋淮州倚在栏杆上看着窗外明月,时不时就能听见那边院里的学子和看守的人起冲突的争论,平白的把这夜色搅乱。
宋淮州踏在栏杆上,转身抓住房檐,一个翻身便上了房顶。
在房顶上再看向那边的高楼,眼界瞬间被打开,从第一层一直到最高的那层尽揽于宋淮州眼中,灯火燃起的瞬间,那栋楼看起来甚是华丽,那里面装着的是许许多多学子入仕的梦想,酝酿着跨越阶级的通天大道,同时也藏着日后能撑起大梁的脊梁。
宋淮州缓缓向后靠,慢慢的视线从屋顶转向明月。
盯着看了许久后,宋淮州感慨到世间其实还是有公平所在的,就比如这月光此刻正倾撒在梁朝的每一个角落。
只是有人会看的到,而有人忽略了而已。
在此之前,宋淮州总是被迫的接受皇上安排给他的任务,他心里不痛快,但也只能压着,忍着,因为他想娶萧嘉仪,但这次宋淮州却少有的站在皇上的角度上觉得心累。
本以为战乱的时候君王才是最煎熬的,却不想维持繁华也不是一件易事,不管皇上建造试院是否是对于舞弊之事未卜先知,但他的确为那些贫苦学子们减轻了压力,只是他的初衷被篡改的乱七八糟,皇上一个人坐在高位上,底下的人或是畏惧权力,又或是渴望权力,真正和皇上站在一起挺起这大梁江山的寥寥无几。
宋淮州想想都觉得皇上累的很,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维持了一会儿,回过神来,宋淮州对于皇上还不把萧嘉仪嫁给他依旧耿耿于怀。
老丈人累点就累点吧,现下皇上正是身强力壮之时,能者多劳,而且就算难过他身边还有那么多的温柔乡可以安慰他,不像自己,现在只能躺在房顶上吹冷风。
===
皇上打了个喷嚏,底下的人惊慌不已,李公公更是紧张的问道:“春夏交替时天气最是飘忽不定,皇上要不要请太医院来诊诊脉?”
皇上摆手道:“没事。”
灯下的桌子上积攒了许多的奏折,其中大部分全是关于本次春闱舞弊之事的,皇上最先看了石志明的折子,有关试院的现状是皇上最为担心的。
看到石志明说宋淮州与其一起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时,皇上盯着宋淮州三个字迟迟未语。
石志明不知是为了拉宋淮州扯旗,还是不敢私吞功劳,对于宋淮州的赞扬占了大部分的篇幅。
宋淮州的那篇策论还放在皇上的桌上,上次的朱砂批注已经干了,皇上却突然起了继续写下去的心思。
之前皇上察觉到朝堂有变,生怕自己那两个儿子做出什么会记载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的蠢事情来,于是顺势将建安侯府插了进来,借着宋淮州巫蛊之事顺理成章的清理了一批朝堂的蛀虫,再后来,宋淮州这个孩子更是完美的协助他完成了不少的改革,渐渐地宋淮州的机智和果敢在皇上面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便皇上执政这么多年,见过不少的栋梁之才,却也不得不承认宋淮州此人是明珠。
而这颗明珠的仕途却被自己的一道圣旨硬生生的折断了,当时为了拉拢住建安侯府,他无奈将萧嘉仪与其绑在一起,他当时专门派人明里暗里调查过建安侯府,当时宋昀野和宋修然才名远扬,谁人都称赞不已,日后必能成功入仕为其所用,最后再看宋淮州时,皇上眼前一亮,简直就是当驸马的最佳人选,当时听说三子顽劣,不爱读书更是惰于习武,谁能想现下会长成这个样子。
想到此事,皇上又是一阵羡慕。
怎么人家建安侯家三个儿子个个都能那么争气呢。
回过神来时,皇上深深地叹了口气,如果借此次春闱之事将婚约解了的话,宋淮州能否继续为其所用呢?
但是看萧嘉仪前几日的态度,想来两个孩子已是心意互通。
皇上想到此事又是头疼不已。
如果宋淮州真的和萧嘉仪在了一起,那建安侯还能效忠于自己吗?还是会像其他人一般偷偷地寻好后路参与到夺位的争斗中拥护萧靖川呢?
宋淮州现在落在皇上心上成了一块心病,既想用,又惧怕。
天平在皇上的心中摇摆不定,或生,或死,皆在皇上的一念之间。
第95章第九十五章变故比宋淮州想的来的要……
变故比宋淮州想的来的要更早一些。
石志明着人来请他的时候,他刚用完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