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庆隆这才不说了。
然而想到那人说的话,他还是格外不爽。不止是因为对方说话难听,更是因为,一个哥儿想当大夫,确实太难了——
作者有话说:方戍:隆哥儿,若是、若是真有汉子伤了子孙根,你真治啊[笑哭]
庆隆:是好人就治啊。不过你放心,我治的时候肯定会带上你的[墨镜]
方戍:带我?带我干啥[让我康康]
庆隆:让你帮我扶着[狗头]
方戍:[害怕]老天爷保佑我家隆哥儿千万别遇上子孙根受伤屁股受伤的人[爆哭]
庆隆:求姨姨们用营养液和评论作法,助力我家夫君愿望成真[空碗]
第55章第55章有人要买于庆隆……
于庆隆想学谋生的本领,更想自己和亲友们在这个时代多一份生存保障。可世上许多事,不是单靠想就能实现的。
他罕见的有点蔫。
回下溪村之前他去趟于家,想着找二哥说点事,结果得知二哥又去了镇上继续做学徒,没在,以及胡波的亲事终于定了,要嫁到他们下溪村,他听完之后低落的情绪便延伸得更厉害。
关于胡波的事是白晚秋说的。白晚秋告诉他:“我也是昨儿个听我娘说才知道,胡波要嫁到下溪村。”
于庆隆下意识道:“冤孽,那我以后岂不是又要经常看见他?”
白晚秋说:“是这样。不过他嫁的人家不咋好。”
这话说来多少带点同情,毕竟也是从小一起长大,都差不多的年纪,平时虽然会有点摩擦,但总归也没有恨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不至于就盼着人家不好。
白晚秋拉着于庆隆坐下来说:“原本胡叔要把他嫁给那个赵老四。你知道这人的,带着俩孩子的一个老鳏夫,先前三叔还想把你说给他。当时三叔还知道偷着瞒着,可胡叔是一点都不避讳。胡波当然不肯了,胡叔就说,他要是不同意,就把他嫁给下溪村老严家的儿子。结果没两天之后胡波就同意嫁到老严家。”
于庆隆想了想“老严家”是哪个“老严家”,结果没想出来。
他嫁到下溪村之后很少在村子里活动,顶多是早上去挑水。可就连这活都是时常让方戍抢着做了。再加上他在下溪村这么个结构不合常理的村子容易迷路,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学习的时间占了一大半。
他最常去的就是隔壁方山大哥家,因为出门直接就能看见。
于是回去的路上,于庆隆便问方戍,老严家啥情况。
方戍道:“他家就离梁大娘家不远。你还记得送你紫苏叶的梁大娘吗?严家是她家邻居。这严家有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了,还有个小儿子严礼,身体很不好。我听母亲说是因为小时候差点被拐子拐走,受了惊,之后就越来越不好了。现下许多人都说他最多也就活个两年。这严礼极少出门,所以你也没见过这人。”
于庆隆的确没啥印象:“那这家跟咱们家关系如何?咱们成亲时来过么?”
方戍说:“来过。是严礼他父亲来的。关系嘛,谈不上特别好但也不算坏。”
那就是一般。
胡波这是奔着早早守寡去的?
方戍这时又说:“我听说严家就是想娶个夫郎过来给严礼留个后。就是嫁去了,难免也要过苦日子。”
于庆隆便没再问了。
结果回了家,吃晚饭的时候方吴氏也提起了这件事。她道:“隆哥儿你可识得你们上溪村一个叫‘胡波’的哥儿?”
于庆隆说:“识得啊娘,他怎么了?”
方吴氏说:“他要嫁到咱村来。严家有个儿子身子骨不咋好,说是挺不了多久,他家一来想要冲喜,二来想着能给严家留个后。以往没人肯嫁,可我听说那波哥儿家应了。”
于庆隆记着这胡波心气儿挺高,不太理解怎么就突然要嫁给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便问道:“那严家很富裕么?”
方吴氏道:“算不得啥富裕,就是寻常人家。”
那也就是比他在上溪村的家强不到哪去了。那为啥嫁这样人家?虽然赵老四很不靠谱,但这家也好不了多少啊。
于庆隆没再问,因为这事估计只有胡波自己清楚。
翌日,他跟方戍一起去了趟镇上。
跟纪师爷约好的时限到了,但是纪师爷也一直没叫人来催,他打算去看看这人是不是已经找到了更适合的寿礼,所以无所谓他能不能做出啥新花样来。
可还未进得城门,就被守门的差役给拦住了。准确地说,他们是被进城的队伍拦住了,都还没摸到城门口。
于庆隆问排前头的人:“老乡,前面这是干啥呢?”
老乡说:“还能干啥,收钱呗。你没瞧见前头有人把铜版往那袋子里搁?唉,这下可惨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