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人想借“青莲行动”这把刀?
“材料来源能确认吗?”林烽问。
“匿名邮寄到省纪委信访办转来的,信封和信纸都是最普通的款式,无法追踪。但里面提到的公司名称、中标时间、以及一些操作手法的细节,不像空穴来风。我已经初步核对过工商注册信息和招投标公告,时间点和公司股权结构确实存在疑点,几家新成立的空壳公司交叉持股,最终受益人看似无关,但注册地都集中在周振邦老家那个县。”王磊汇报得条理清晰。
林烽身体微微后靠,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
周振邦妻弟的境外资金,侄子介入省内的重大项目……线索开始交织,指向性越来越明显。
对方似乎也并不完全干净,否则不会有人在这个敏感时刻递出这把刀子。
“匿名举报,或许是内部利益分配不均,或许是有人想浑水摸鱼,但也可能是真的看不过眼的知情人,不敢实名。”林烽沉吟道,“无论哪种,这都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他瞬间做出决断。
“王主任,你立刻组织精干人手,成立专案小组,对外就以核查‘北麓生态新城’项目群众反映问题为由头。不要直接碰周晓斌,更不要提及任何与周副书记有关的字眼。”
“明白,先从外围查起,查那几家中标公司的资质、资金流水、与经开区管委会的往来,特别是土地征迁补偿款的发放是否存在猫腻。”王磊心领神会。
“对。动作要快,但要合法合规,证据链必须扎实。一旦查实基层违规,立刻顺藤摸瓜。记住,我们查的是破坏营商环境、违规操作的蛀虫,不管他们背后站着谁。”
林烽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
“我要让这第一把火,就从长林市经开区烧起来。”
“是,林组长!我马上安排!”
王磊精神一振,领命而去。
办公室内重新恢复安静。
林烽起身走到窗前,俯瞰着长林市略显灰蒙的天空。
“北麓生态新城……”
他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
周振邦如此看重这里,仅仅是为了政绩,还是其中藏着更深的目的?
那些注入其妻弟账户的巨额资金,与这个项目是否也存在关联?
举报信来得恰到好处,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切入点。
但这究竟是破冰的利刃,还是对手精心布置的、试探他反应甚至引诱他踏入陷阱的诱饵?
林烽眼中寒光闪烁。
无论如何,棋局已经展开。
既然对方落了子,他岂有不接之理?
那就让这场始于“青莲行动”、起于一份匿名举报的较量,从长林市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正式开始吧。
他倒要看看,这冰层之下,究竟藏着多少魑魅魍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