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昭应声,又抬起头,很认真地问:“可是皇祖母不喜欢我,我该怎么办呢?”
她终究还是年纪太小,这点小花招在皇帝眼里就像一滩浅水,随时可以一眼看到底。
但皇帝并没有揭穿她,反而很平静地道:“那又怎么样?”
太后既不能号令百官,也不能调动兵马,所能依仗的唯有皇帝生母的身份。
但只要华阳宫大门一关,她的声音别说皇宫,就连华阳宫都出不了。
景昭想了想,小心道:“我很讨厌礼王叔,还有景煜和云华。”
皇帝说:“这点小事,就不用请示我了。”
景昭灰暗了一整天的心情,忽然就渐渐转晴了。
她很高兴,于是坐回椅中,继续吃自己那盏肉羹,吃得眉飞色舞,仿佛那盏肉羹是用礼王炖的。
皇帝不食荤腥,自然对女儿的晚点不感兴趣,随意翻着一本陈旧典籍,半晌唔了一声:“这本书拿去。”
景昭抬起头,确认父亲是在和自己说话:“什么?”
皇帝信手合上书,淡淡道:“你不是要赏景煜《礼记》?”
景昭用帕子沾沾唇角,接过茶漱了口,跑过去翻开一看,只见墨迹陈旧,字迹清隽,是苏大家批阅过的书。
她顿时有些舍不得,把书抱进怀里:“要不这本赐给我吧。”
皇帝瞥她一眼:“我可不会给你第二本。”
苏大家已是百余年前的人物,流传至今的手稿不多。皇帝手里有一些,还是因为近臣苏维桢的缘故——苏维桢是苏大家的重孙。
景昭支支吾吾地道:“我想了一下,景煜看这么好的书,那不是杀鸡用牛刀吗?还是随便赏他两本雕版的算了。”
皇帝被女儿逗笑了。
紧接着他面色微沉:“不行。”
天子金口玉言,储君亦是如此。皇太女既然脱口许诺,就没有出尔反尔的道理。
一本书再珍贵,也只是一本书。
不值得皇太女因此而废弛诺言。
这个道理景昭也知道,只是一时见猎心喜,觉得名鞍配宝马、宝刀赠英雄,景煜的水平看这本书实在浪费。
她低头道:“女儿明白。”
又依依不舍地抚摸片刻封面,像一个慈母怜惜遇人不淑的女儿——全然记不住这桩坏姻缘是她自己一时冲动牵的线。
皇帝冷眼看着,哂然道:“看你下次还敢不敢胡乱许诺。”
就在这时,他的话语忽然一顿,挥手道:“你先下去。”
建元二年,景昭还跟随父亲住在宫里,即明昼殿的东偏殿。她沿着回廊走进殿里,招来两个女官一左一右念诵文赋,自己平躺在窗下,发挥过耳不忘的技能,准备先死记硬背把书背下来,明天的课上再请教。
——景煜那个背一篇文章要诵读十八遍的蠢货,也配和她比?
她正忙着一心二用,忽然咣当!
一声巨响传来,女官们诵读的声音戛然而止。
那声音来自正殿。
景昭吓得鲤鱼打挺坐起身,扒在窗边往外看,却什么都没看见,立刻急了,跳下来胡乱踩了鞋就往外跑,被宫人追上:“殿下,殿下,外面凉,先披上大衣裳。”
父皇那边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景昭哪有心思停下来穿衣裳,喝道:“让开!”
就在这时,回廊上梁内官一路小跑奔来,喘着气道:“殿下,殿下,别急。外朝有些事,圣上临时过去处理,雨急风凉,殿下就不要出门了,免得受寒。”
梁观己是个再谨慎不过的人,景昭问:“这是父皇的意思?”
见他点头,景昭又问:“那刚才的响动是怎么回事?”
梁观己面不改色道:“圣上走得急了,守门的宫人一时不慎,关门重了点,惊着殿下了。奴才稍后就重重发落他们,殿下恕罪。”
此刻想来,那声巨响倒确实像是摔门声。但景昭不是傻子,这里是天子居所,又有年幼的储君,宫人们不要说手滑,就算自己被门砸死,也断然不敢闹出那么大的动静。
——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