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水浒]掀翻大宋 > 6070(第10页)

6070(第10页)

他板着脸,也不问球赛刊物如何了,又叫潘邓说些东平平常事。

潘邓揣测着帝心,说了东平府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穷人能去新工坊做工;独居老人死后得以安葬;生病医治不起的人也有了可以免费治病的去处,无不感念官家大德云云。

赵佶颇为开怀,说了好一会儿话,赏了一大篮陈紫,才叫潘邓回去了。

潘邓满心莫名地拎着大荔枝回了府衙,一路上回想之前赵佶的问话,还是不知所以。

陈文昭见他回来打量一番,“嗯,不错,还赏了好鲜果呢。”

师徒两个坐在炕头剥荔枝,潘邓说到:“官家也太平易近人了,他好像没因为之前的事生气。”

他吐了个荔枝核,“就是不知道今天叫我去,到底为何缘由。”

陈文昭琢磨着官家的问的几个问题,也没琢磨出什么来,索性叫徒弟莫要再想,“多思无益。”

潘邓说到:“我待送些给师叔。”

陈文昭冷哼,“你倒会借花献佛。”

“师叔教我良多,我没什么贵重礼物相送,今日得了皇帝赏,也和师叔共品。”

“你师叔哪里缺荔枝吃。”陈文昭说着把那一筐拿出一枝来,“送他这一碟便可了。”

潘邓点点头。

陈文昭吟道:“苏学士说‘日啖荔枝三百颗’,果然是世间潇洒客,你这便去吧,你徐师叔最近心气不顺,他那小主子实在是不争气,也不是个读书的料,木头桩子都比其有灵窍。昨日我二人叙旧,我已经答应他,将我的爱徒借去给他教,你去吧。”

潘邓听老师叫他“爱徒”,还颇有些不好意思,把那枝荔枝拿了,到厨下选了好瓷盘,拿食盒装起来,到了徐宅。

第66章刘正夫告老

明月见他来了,还拿了好大荔枝,忙给两人煮清茶。

徐观看着盘里一枝荔枝,伸手拿了一个剥,潘邓则给师叔讲白日里皇宫之事。

徐观手指剥着荔枝壳,把那薄壳一圈圈剥下来,荔枝雪白的果肉散发着清香,有些许汁水流了下来,他吃了一个,将核吐了,看见师侄不讲话了,正支着桌子拄着脸看他呢。

徐观见小师侄看他看得专心,拿个了荔枝放到潘邓桌前,“你也尝尝,不是说和我共品?”

潘邓把荔枝捏开,挤到嘴里,腮帮子鼓起来嚼了几下,把核吐了,问徐师叔,“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呢?”

徐观说道:“陛下宽厚,之前的事想来不会再和你计较,他今日叫你去宫中,给了你赏赐,不是件好事吗?”

潘邓说道:“我总觉得奇怪。”

徐观想了想,“陛下不是心思深沉之人,素来待人坦诚,你以后便知道了。”

他见潘邓心不在焉,又说道,“你初来京师,的确对官家不甚了解,之前给你讲的都是前朝往事,今天不如给你讲讲本朝事吧。”

他并没有讲朝堂斗争,而是讲起了皇帝这些年办的一些杂事。

氤氲茶雾之中,徐观缓缓开口:“官家崇尚复古,重视礼仪,建立大晟府,编乐谱与图集,编成《大晟乐》一书……当时应该是崇宁四年,此时的音乐在现在的祭祀之礼上还有演奏。”

“官家还曾经令人修订了本草著作《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体量庞大,又在去年重新修订了一遍……”

徐观又讲了赵官家修订的建筑、绘画、收藏、宝器、道教、祥瑞方面的书籍,都是百卷千卷巨著。又讲了皇帝修建的一二三四五个建筑,一二三四五个园林,设立的各个学科的专门学院、亲自主持的几十场大规模祭祀。

又说了官家最得意的几项工程:收集各种礼仪,包括诸如太学祭礼,祭祀雨神雷神,册立皇后此类的礼仪步骤安排,编成《政和五礼新仪》。

收集各种道家经典共五千多卷的新道藏,在福建雕版,各地发行;收集各种祥瑞编纂成册,名叫《政和瑞应记》;记录宫廷一千来件收藏品的《博古图》等等。

潘邓听得脑袋晕乎,这可真能折腾呀。光是听着就能察觉出总量是多么浩大的工程,皇帝登基十几年以来,竟办了这么足足几十件!

合着赵佶并不是什么都不干,相反他忙得很,干完这个干那个,全部都是巨型工程!

徐师叔讲完,潘邓心里也对赵佶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位喜欢组织大工程,爱祭祀,爱编书,好大喜功,也亏得他是皇帝,有这般折腾的资本,寻常人做一件事都要和百十个同僚辛苦数载,他却动动嘴皮就能做个学问渊博的皇帝青史留名了!

*

皇宫之中,潘邓拿着大荔枝走了,杨戬却还在赵佶身边侍候,提到朝堂之事,隐隐约约说了一句,“刘正夫此人,确实担得起皇上的夸奖,不与京同,但他如今,却与郑同……”

赵佶只呵呵笑了,并未言语。

政和六年十二月,刘正夫因身体抱恙,三上书告老,乞骸骨致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