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贫道要考大学 > 第166章 狡诈冰块精你等着(第2页)

第166章 狡诈冰块精你等着(第2页)

>

>北大非殿堂,乃战场。

>此地不敬神佛,只信证据;不重出身,唯论逻辑。

>我所持者,非经书符咒,而是观察、记录、怀疑与重建之志。

>檀木盒中的铜符仍凉,但心中灯火已燃。

>今日始知:真正的修行,是在显微镜下看见气血运行的痕迹,在统计图表中听见脉象跳动的节奏。

>若此为叛道,则我甘愿背离旧规;若此为弘道,则我必负重前行。

接下来的日子如精密仪器般运转。军训、课程、实验室轮转、英语分级考试……每一项都像一场小型渡劫。最让他不适的是解剖课。

第一次进解剖室那天,空气中弥漫着福尔马林的味道。不锈钢台上躺着遗体,覆盖白布。老师讲解完规则后,学生们依次揭布操作。陈拾安站在第三组,掀开一角,看见那位老人的脸庞平静如睡。

他忽然跪了下来。

全班哗然。

“你怎么了?”同学惊问。

他没说话,双手合十,低声诵《太乙救苦经》三遍,再叩首一次。

“对不起。”他对遗体说,“我要动您身体了。我会小心,也会记住您。”

起身时,眼角湿润。他知道,在道门传统中,触碰死人需斋戒沐浴、焚香告罪;而在现代医学中,这是常态训练。但他无法割裂内心的敬畏??这具躯壳,不只是“标本”,更是一个曾经活过、爱过、痛过的人。

课后,老师单独留下他:“你知道吗?这位捐献者生前是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姓林。他遗嘱里写:‘愿以残躯助后学明人体之秘,无论中西。’”

陈拾安怔住。

“你刚才那一拜,”老师声音低沉,“比很多人的鞠躬更真诚。”

从此,每逢解剖课前,他都会默默念一段超度文。渐渐地,有同学跟着他一起低头片刻。后来,整个年级形成默契??动手前,集体静默十秒。

与此同时,他与温知夏的合作悄然展开。每周五晚,他们视频连线,讨论病例。她将爷爷手札中的“心脾两虚型失眠”诊疗流程拍成视频发给他,包括望色、闻声、问情志、切脉象全过程。他则用医学术语重新编码,提炼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胃肠动力不足”的对应特征,并尝试建立评分量表。

某夜,他们正分析一位长期焦虑患者的案例,温知夏突然说:“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来看病的人,表面是身体不舒服,其实是心里憋着话没人听?”

“所以古人说‘郁则气滞’。”他接道,“但现在医院没有时间让人倾诉。”

“那你能不能……在你们那个研究中心,设个‘倾听门诊’?不要药,就让人坐着说话。”

他沉默良久,第二天便向谢教授提交了一份提案:《构建“身心同治”初筛门诊的可行性报告》。建议在心理科与中医科之间设立过渡空间,由受过基础心理咨询培训的医学生接待患者,通过非药物方式识别潜在情绪障碍。

令他意外的是,提案两周后获批试点。谢云昭批注:“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我们丢了太久。”

冬季来临,北京初雪落下。校园银装素裹,博雅塔倒映未名湖冰面。陈拾安穿着棉衣走在路上,口袋里揣着一封信??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他参与编写《青年视角下的中医传承白皮书》。

同时,他的《道医临床实录》已更新至第十九卷。其中一段写道:

>“昨夜值急诊轮岗,遇一急性心梗患者。抢救间隙,家属哭问:‘他平时连感冒都不肯吃西药,天天喝草药,怎么还会这样?’

>我答:‘中药能调慢病,但急性事件需现代手段。两者不互斥,而互补。’

>家属沉默。

>后来我才明白,他们真正想问的是:为什么信了一辈子的东西,没能护住亲人?

>那一刻,我不再只是医生,也是解释者。

>我告诉他们,他常年服用的丹参饮确实延缓了动脉硬化进程,否则病情会更早爆发。

>科学不说谎,但也从不承诺万能。

>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每一代人之间传递真相:不夸大,不隐瞒,不抛弃经验,也不迷信科技。”

寒假前夕,村里传来消息:灵应观原址开发商变更规划,因考古队在地下发现宋代道观遗迹,整个地块被列为临时保护单位,商业建设暂停。

陈拾安连夜买票返乡。

回到村子那天,大雪纷飞。他踏着积雪走向旧观,只见那根黄布幡依然飘扬,下方已围起警戒线。几位考古人员正在测绘,见到他胸前挂着的艾草香囊,有人认出:“你就是那个考上北大的陈家孩子?”

他点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