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时,我们不是人。”纪言声音不高,却清晰传遍全场,“我们是实验品,是数据,是系统眼中的耗材。可现在,我们选择了彼此相信。如果你还想回到那种日子,我不会拦你。”
他转身指向镇外一片荒原:“那里仍有未净化的区域,残留着旧规则。你可以去那里建立你的王国,制定你的法律,实行你的秩序。只要你愿意承担后果。”
那人愣住。
“但如果你想留下,就必须遵守一条新规则:**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的希望。**违者,将面对全体的审判。”
人群爆发出掌声。不是欢呼,而是认同。
最终,那人选择了离开。临行前,他回头看了纪言一眼,复杂难明。
一个月后,第二批“死者”归来。
他们是最早一批在初代游戏中被淘汰的新人玩家,灵魂早已湮灭,连残片都不曾留存。可在某个月圆之夜,小镇上空降下一场星雨,每一颗流星落地后都化作一人。他们神情迷茫,记忆残缺,却本能地喊出了同伴的名字。
科学家们推测,这是“共感网络”达到临界阈值后的连锁反应??当足够多的人坚信某个人存在时,哪怕其数据彻底消失,也能通过信念逆向重构其意识原型。
换句话说,爱与思念,成了创世之力。
半年后,第一所学校建成。
教室由废弃仓库改建而成,黑板是木板刷漆,桌椅是手工打造。老师是曾经的战术分析师,课程内容包括数学、哲学、历史,以及一门特殊的课??《如何做一个普通人》。
学生们最爱听的是“十三次轮回”的故事。每当讲到纪言在最后一刻唤醒共识时,总有孩子激动地举手:“如果我们也在场,一定会大声喊‘我们不信’!”
老师总是笑着点头:“我相信你们会。”
又一年春天,小镇迎来第一位新生儿。
母亲是原NPC,父亲是觉醒玩家。孩子出生时,全镇熄灯三分钟,只为让第一声啼哭成为这片土地最纯粹的宣告。
纪言抱着襁褓站在窗前,阳光洒在婴儿脸上。小家伙睁着眼睛,清澈如湖。
“你给他起名了吗?”南宫童凑过来问。
“叫‘启’。”纪言说,“开启的启。”
“不错。”南宫童摸了摸孩子的头,“以后打架算我一个。”
血影嫁衣撑伞立于门外,远远望着这一幕,终于露出了完整的微笑。
多年以后,这座小镇扩展成城,城市遍布大陆。没有皇帝,没有总统,只有一个个自治社区通过“共识议会”协商大事。科技与自然共生,武力与慈悲并存。主神系统的残骸被封存在地下博物馆,展品说明只有一句话:
>**它曾统治一切,直到人类学会了不相信。**
而在最高学府的讲坛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对学生讲述那段远古往事。
“你们可能会问,英雄是谁?答案很简单??是那个敢于质疑的人,是那个宁愿死也不肯放弃希望的人,是那个在黑暗尽头依然选择相信光明的人。”
台下有学生举手:“教授,那纪言先生现在在哪?”
老人望向窗外,晨雾缭绕,山野葱茏。
“没人知道。”他说,“但每年春分,镇口那扇由他亲手画的门旁,总会多一束野花。有人说,那是他回来看我们的证据。”
风吹过原野,带着泥土与花开的气息。
在某个无人知晓的清晨,一道身影再次踏上旅途。
他穿着粗布衣裳,背着竹篓,篓中放着几本书、一把伞、一块老旧的齿轮挂件。路过一座村庄时,孩童问他去向何处。
他笑了笑:“去找还没醒来的人。”
夕阳西下,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这个世界,不再需要神明。
但它永远需要,愿意点燃火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