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之间,孟允抒从张府归来已是一月有余。在她将全部证据移交给许昭之后,这桩牵动整个朝廷的大案便与她再无瓜葛,就连许昭都因品级不够而只能作为协办人辅助刑部尚书进行调查,孟允抒偶尔才能从他那里听到关于案情进展的只言片语。
据许昭所说,梅姨娘虽然算是程玄平的帮凶,但她并没有主动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反而为侦破此案立下了汗马功劳,能够将功补过;再加上张府中的众多女子都主动请求减轻梅姨娘的刑罚,最后皇上亲自下旨,只让她在刑部大牢待上三个月,以示惩戒。
至于程玄平带领的那群旧党成员,他们早在刑部开展调查之初就被关进了大牢;在随后的查案过程中,又有不少潜藏的贪腐受贿的官员落马,刑部根据这些人的罪行轻重,依次对他们作出了判决。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孟允抒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让报社恢复正常经营”和“帮没有着落的女子找工作”这两件事上。
“我们到了。”孟允抒在报社门前下了车,又伸出手去搀扶马车上的两名姑娘,“两位姐姐小心。”
这两个女子分别叫做金婕、陈玉宛。当然,对孟允抒来说,她们各自拥有一个让她更熟悉的名字。
金桂、玉兰。
但这些名字都一并被封进了张府的深宅大院当中,因此她对它们绝口不提。
金婕下了马车,突如其来的强光刺激令她不得不眯起眼睛,用手搭在额前,抬头看向匾额上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黎民报社”。
前两日孟允抒去福济坊时,她见金婕和陈玉宛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在她的追问下,金婕率先开了口,告诉孟允抒她们两人都对报业很感兴趣,问孟允抒是否能带她们去报社参观,她们想亲眼看看它的日常运作是何种模样。
毕竟在她们进入张府的时候,报业还尚未成为一个正式的行当。
孟允抒在张府的那段时间内,金婕和陈玉宛曾对她多加照拂,两人在那次帮她阻止张老爷的行动中也功不可没,而且她隐约觉得,这两人有成为报人的潜能。
因此,孟允抒不但对她们的请求欣然应允,更是主动提出让她们在报社中实地体验一段时间,向报社成员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若她们能够通过下次的招聘考核,她们还可以继续留在黎民报社,成为正式员工。
于是,一行人便一同出现在了报社门前。
孟允抒踏上报社门前的台阶,见金婕和陈玉宛都还待在原地踌躇不前,便折返回去将她们拽了过来,笑着宽慰她们道:“二位姐姐不必担忧。若是黎民报社的诸位对你们有偏见,那我们之前就不可能帮你们刊载那些寻找营生的广告了。”
陈玉宛局促地笑了笑:“话是这么说,但我们贸然前来打扰,肯定会给你们添不少麻烦。”
“不妨事,我们这里的人,有哪个不是从新手学起的?”
孟允抒带她们一步步踩着台阶,跨过报社的门槛,冲着柜台后方的年轻姑娘笑道:“秋掌柜,这便是我为你说的那两位新人,请您过目。”
秋盈嗔怪似地说了孟允抒两句,而后将面前的两人打量一番,在自我介绍后又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接着,她满意地点点头,对孟允抒笑道:“既然这两位姑娘都是你带来的人,那我也不必再细细盘问她们什么。你先带她们去编修堂吧,这会催雪和谨言都不甚忙。”
“这位秋掌柜好生厉害。”金婕由衷地赞叹道,“她身为女子却能掌管这么大的店铺,一丝不乱,当真令人佩服。”
“只要姐姐肯学,你有朝一日也能和她一样。”孟允抒笑着揭起了秋盈的短,“她过去可比玉宛姐姐还要谨小慎微,做什么事都束手束脚,完全没有现在的从容。”
在孟允抒的玩笑话当中,金婕和陈玉宛逐渐放松下来,和她一起站在了编修堂门前。
孟允抒轻叩着大门,却无人应答。她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估摸着他们可能正在忙着干活,听不见她的敲门声,索性一把推开了大门:“萧——”
一瞬间,她与盛催雪还有萧谨言面面相觑。
此时萧谨言的胳膊还被盛催雪反拧在身后,他一面龇牙咧嘴,一面又极力对到访的陌生客人露出礼貌的微笑。
孟允抒也对他们二人笑了笑,同时“砰”地一声关上了大门。
陈玉宛犹豫地问道:“刚才那两人就是秋掌柜口中的萧主编、盛副主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