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佳萱一向不喜欢吃酸的东西,一些不算特别酸的东西,苏雪晴还没有怀孕的时候,她觉得还好的东西,宁佳萱都觉得酸。
“女儿好。”宁佳萱道,“不是非得生儿子,我们就是女的。许如芸跟颜奕辰在一起,她一定得要生儿子,颜家就颜奕辰一个男丁,没有儿子怎么行呢?”
“她在私人单位工作,不用担心怀二胎没有工作。”苏雪晴道,“她愿意生的。”
许如芸是女主,女主想生多少个都行,一胎多胞也不会有问题。
“颜奕辰跟这个许如芸在一起也好,其他人哪里会看得上颜奕辰。”宁佳萱道,“颜奕辰的名声在我们这个圈子都臭了,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个难缠的妈妈,他还不知道要管管他妈妈,指望他奶奶说吗?他奶奶的岁数都那么大了,他奶奶能管到什么时候?”
“没有跟他在一起,是最正确的决定。”苏雪晴道,“你们在一起,不会有好下场。时间长了,颜奕辰真有可能把你当成仇人。你没有跟他在一起,他还不会把你当作仇人。那些男人,有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他们会给他们的失败找理由,也会为他们的无情找理由。错的都是别人,他们都是有理由的。”
“许如芸怎么就看上了颜奕辰呢?”宁佳萱道,“她拿着分红不就可以了吗?”
“不稳定。”苏雪晴道,“颜奕辰让她有股份,她就能有股份,颜奕辰不让她拥有股份,她就不能拥有股份。许如芸的家世不好,她拗不过颜奕辰的。她跟颜奕辰在一起,她生了孩子,她的孩子还能继承颜奕辰的财产。就算颜奕辰不要她了,她的孩子还在。”
在原著里,许如芸便是如此想的,读者们都说许如芸的想法好,说男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人的财产。
许如芸经历过前世的事情,她不可能轻易爱上一个人,颜奕辰经过农场的事情,他也不可能随意爱上一个人,两个人最初在一起更多的是利益,他们有各自的考量。等到后面,两个人的感情会一点点地加深。
“也是哦。”宁佳萱道。
“女人在这个世道不好混的。”苏雪晴道,“有时候不是女人想要靠着男人,而是她们没有靠着男人的话,她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便付出努力,还有可能达不到所想要的目标。”
宁佳萱盯着苏雪晴,“我看你挺适合学习哲学的,你学习哲学一定也能专业第一。那个于丽不就是转到哲学系了吗?”
“她怎么了?”苏雪晴问,“她现在是读大三。”
“是,是读大三,大二多读一年。”宁佳萱道,“听说她在哲学系的成绩还可以,不至于挂科,还能混及格。”
“及格就行了,她不需要很高的分数。”苏雪晴道。
“许如芸跟颜奕辰在一起了,于丽算是颜奕辰的嫂子。”宁佳萱道,“颜奕辰总得对许家人尽点心,于丽的工作应该不是问题,一定能留在南城。”
“能吧。”苏雪晴道,“你不是要出国留学吗?准备了吗?”
“准备了。”宁佳萱道,“你怀了,你生孩子之后……我不能一直陪着你……”
“你没有在,你小哥在,爸妈也在,大哥大嫂都在。”苏雪晴道,“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孩子的。”
“我是担心你没有好好照顾好你自己。”宁佳萱撇撇嘴,“孩子,多的人照顾他。”
“都照顾好,都照顾好。”苏雪晴道。
许家人得知许如芸跟颜奕辰在一起之后,许大嫂颇为震惊。
许如芸陪着颜奕辰去了颜家一趟,颜奕辰也陪着许如芸来许家一趟。颜奕辰有小汽车,还有司机,又买了不少东西来,许家人特别高兴。
“二哥二嫂没有住在爸妈这边。”许如芸道,“他们在这边买的房子。”
“嗯。”颜奕辰点点头。
很多街坊邻居凑过来看热闹,有的人在门口看看。他们看到小汽车了,一开始还以为是苏雪晴跟宁彦靖来了。苏雪晴和宁彦靖比较少坐着汽车过来,他们有时候是走路过来的。当那些街坊邻居看到人进了许家,这才知道许如芸找到了一个有钱的对象。
在这些街坊邻居眼里,许如芸长得比较普通,比苏雪晴的美貌差太多太多了,许如芸的文化水平又低。那些人都觉得许如芸顶多是找一个像是廖建凯那样的对象,当许如芸跟人合开工厂的时候,他们又觉得到底是谁会跟许如芸合伙开工厂,有人心里有别的想法。
这一次,算是那些人心中的想法。许如芸跟工厂老板确实有一腿,要不是男人对女人有意思,那男人怎么可能给许如芸那么多。
苏家人没有跑到许家那边去,许如芸拥有什么样的对象都好。
许母没有为难颜奕辰,她对颜奕辰很热情。
“你坐,你坐。”许母笑着道,“早就听如芸说起过你,你真的是太厉害了,这么年轻就能开工厂。”
“家学渊源。”颜奕辰道,“我家早年就是做生意的。”
“做生意的好啊。”许母道,“现在改革开放,需要的就是你们这些人。”
许如芸跟许母说过,说颜家人被下放过农场,让许母说话的时候注意一点,别去戳别人的痛处。
“我们家如芸就靠你了。”许母道,“你跟如芸好好过日子,我们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们好就行了。”
许母相信许如芸手里有钱了,许如芸一定会多帮衬家里。许如芸没有跟颜奕辰合开工厂的时候,她还让哥哥嫂嫂一起摆摊呢。
颜奕辰在许家坐了一会儿,又吃了午饭,这才走的。许如芸去送一送颜奕辰,两个人走在街道上,颜奕辰没有直接坐上车离开。
“你跟你妈说了领证的事情了吗?”颜奕辰问。
“还没有说,我会跟她说的。”许如芸道,“不用担心,我妈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只要我过得开心,怎么样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