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珺卫与朝臣,本该是毫不相干的两种人。若让张钺朝中的那些同僚知道,这个日日与他们上朝议事,把酒言欢的天子近臣,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天珺卫首领,不知该作何感想?
说不定酒酣之际,还会当着张钺的面,畅所欲言,痛骂天珺卫的种种不是。
“清枝……她还好吗?”
张钺突然问道,声音低了几分。
徐闻铮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眉眼不自觉地柔和下来,“我也两年多没见她了。”他抚着空空的酒杯,轻声道,“上月派亲卫去探过,她过得还不错。”
“如今她在韶州城东市开了间食肆,生意很是兴旺。”
张钺没说话,只是沉默地又灌下一杯酒。
两人一直喝到深夜,店家也不上来催促。
窗外的华灯早已熄灭,唐州城的夜市渐渐沉静起来,烛火在桌前轻轻摇曳,映得两人脸上都带着微醺的红晕。
徐闻铮今日显然兴致极高,一杯接一杯,喝得畅快,连平日里总是挺得笔直的腰背都放松地斜靠在椅背上。
张钺起身下楼,大堂里早已没了食客,掌柜的正打着算盘对账,见他下来,连忙迎上来,“大人有何吩咐?”
“徐将军喝多了,劳烦找人送他回去。”
掌柜的满脸堆着笑,忙说道,“大人放心,小的这就安排人送徐将军回军营。”
说完便朝着后院吆喝了一声,立刻有两个伙计小跑着过来。
张钺站在客栈门口,夜风带着凉意拂面而过。
店家和小二小心翼翼地架着醉醺醺的徐闻铮出来,将他扶上早已备好的马车。车夫轻轻甩了了甩鞭子,马车缓缓从张钺身边行过,渐渐消失在长街的尽头。
他收回目光,转身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夜风拂过,带起几分酒后的微醺气息。
第二天,宣帝派来的使团发现张钺不见了,连个人影都找不着,活像凭空消失似的。
他们急急忙忙翻遍了整座城,四处打听,却连半点蛛丝马迹都没寻到。众人干等了三天,最后实在是没辙,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去复命。
一个月后,清枝的食肆刚开了门,就有个年轻男人不紧不慢地踱了进来。
清枝正对着账本,头也不抬,“客官,我们这儿刚开门,灶上还是冷的呢。”
那人走到清枝面前,声音清朗,“姑娘是这儿的掌柜?”
清枝这才抬眼。
来人一袭黑色长衫,身量挺拔,倒不像个寻常找活计的。她挑眉问道,“客官有何贵干?”
年轻人迎上清枝打量的目光,面容坦然,“你这儿可缺人手?”
清枝把账本往柜台上一搁,慢悠悠地,从柜台后面出来,走到年轻人跟前。
她微微仰头,目光从下往上一扫,这人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身黑衣利落,腰间束着一条宽腰皮带,衬得肩宽腿长的。她暗自撇嘴,自己站直了才勉强够到他下巴。
她双手抱胸,歪着头打量他,“你叫什么名儿啊?”
“张朝。”
他嘴角还带着一丝浅笑。
清枝挑了挑眉,“都会些什么?”
张朝低着头,眼里带着几分笃定,“掌柜的要什么,我就会什么。”
清枝轻哼一声,“行,那就留下来打杂吧。工钱日结,一日三十文,行吗?”
“行。”
他答得利落,半点不拖泥带水。
清枝拿起一张抹布塞进张朝的手里,又朝堂内努了努嘴,“那先把这几张桌子擦了。”
“好。”他二话不说,将手里的抹布对折,挽起袖子就动起手来。
张朝三两下就拾掇完了桌椅,一抬头,瞧见清枝正坐在柜台上对账。她眉头微蹙,左手噼里啪啦打着算盘,右手捏着笔杆在账本上勾勾画画,时不时还咬着笔头嘀咕两句。
日头从门外透了进来,照得她耳边的碎发毛茸茸的,明明是个娇俏的小姑娘模样,又摆出几分老板的架势。
张朝凑近两步,歪头瞥了眼她鬼画符似的账本,忍不住笑了,“掌柜的,您这字儿怕是要练一练了,怕是只有你自己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