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740
比如,一位理论物理方向的教授笑意盈盈得发问。
“请你简要阐述一下贝尔不等式在定域实在论与量子力学之争中的意义,以及它在量子信息科学,比如你可能有所涉猎的量子计算领域中,起到了怎样的奠基性作用?”
另一个基础物理学教授紧随其后:“请从统计物理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麦克斯韦妖的思想实验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它究竟‘妖’在何处?”
这些问题不仅“偏僻”,且涉及范围之广,考验理论知识之细根本不像是面对寻常研究生,有些答案甚至需要联系实践和交叉学科进行综合阐述。
但每一次,江南都凭借扎实的知识底蕴和近乎完美的学科联想能力从容作答。
虽说在某些细节和深入度上比不上各专业耕耘几十年的教授,但他每次都能准确把握住核心概念,给出切中要害的解释,甚至能巧妙得将多学科理论进行关联,结合大量的一线实践经验,给了教授们新的方向和思考。
几轮问答过后,实验室内原本紧绷的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
在座的教授们看向江南的眼神从一开始的谨慎和些微不满,慢慢变成了震惊和讶异,等到最后议论问答之后,已经尽数转为对江南学识渊博和灵活知识迁移能力的欣赏,还有对他身处巨大名誉和压力下依然保持谦逊好学行为的赞许。
黎朔校长和几个老教师相视而笑,不约而同点了点头,对这个“特殊的学生”相当满意。
龙老早就知道这些老伙计对江南好奇心这么重,势必会各出奇招试试他的能力,听到他们提的问题一个比一个艰难冷僻时他还暗中捏了一把冷汗,但偏偏因为关系亲近不能帮什么忙。
现在见江南答得这样好,靠自己得到了这么多教授的认可,龙老只觉得脸上有光,有光极了!
那滋味比他自己得奖都开心。
清了清嗓子,他藏不住得意的得站出来发声。
“好了好了,诸位的问题也问得差不多了。江南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他跟普通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一样,肩膀上扛着的是国家急需突破的重大项目,时间宝贵压力很大。”
“我们作为他的师长,应该在他前进的路上给这孩子一些指引和教导、能帮上忙就很好,不用太苛求形式。”
在座教授沉思着点了点头。
他们也都知道,江南转专业至凝聚态一年后就拿到了巅峰物理联赛冠军,后又完成半导体材料史诗级的突破,加上考研史无前例的480分和“启明一代”芯片问世,这样的学生可谓天纵之才,的确不能按照一般学生的培养方向去教导。
按江南现在的能力和恐怖的学习速度,恐怕把他拘在校园内,让他跟其他“普通”学生一样学习才真是暴殄天物。
能参加清大复试的无一不是人中龙凤,甚至不少是各省高考状元。
要不是跟江南做比,恐怕听到教授们将他们视作普通学生要惊掉大牙。
黎朔副校长点了点头,然后目光温和地看向江南,提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整场最“简单”的问题:
“江南同学,关于你的学术能力我们已经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本场最后一个问题,我想问问你,抛开所有这些技术细节,你内心深处对未来的科研理想,或者说你毕生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
实事求是得说,走到江南这个位置,名利唾手可得,学术理想某种程度上也已经实现,可他甚至还这样年轻,还有无限的可能和广袤的职业前景。
所有人都想听听,这个年纪轻轻就已经站上高位的炙手可热的科学家,内心真正的追求到底是什么?
江南坐在会议室中央,面前是十几位学术泰斗好奇又期待的目光。
他没有丝毫犹豫,声音掷地有声得落在每一个人耳畔:
“黎校长,各位教授。如果是在一年前,我可能会说,我的理想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在那面著名的清大物理学院外墙之上,在那一排令人敬仰的优秀校友科学家照片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话说得相当坦诚,甚至有些狂妄。
但在场所有人都清楚,以江南目前的发展势头,这并非不可能。
“但是,”江南突然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又沉静,“经历了启明芯片的研发过程,目睹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受制于人的困境,也感受到了无数普通群众对科研的关心和科技兴国的期待后,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
“现在,我更想凭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一点一滴实实在在得去做,代表我们的国家,在世界科研与高端产业的版图中抢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跟随任何人,而是并行甚至引领全球科技进程,实现科技产业化升级!让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不仅仅作为呆板的论文存在,而要转化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落到实处的科技产品。让华国的老百姓因为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过上更富足、更便捷的好日子!”
江南直视着面前的一双双眼睛,声音不大,但格外震撼人心。
“科研,最终是要落到实处的,是要服务于国计民生的!是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福利的!作为被顶尖高校和国家培养的人才,也许我说的这些不够‘高大上’,但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就是我现在,以及未来最想实现的科研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