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只是赵骅升官太快,他是完全站在皇帝那边的人,多少碍着些别人捞油水。
nbsp;nbsp;nbsp;nbsp;那些人不敢在赵骅身上做文章,就在这方面卡一卡。
nbsp;nbsp;nbsp;nbsp;确实不碍事,但恶心。
nbsp;nbsp;nbsp;nbsp;这回水泥的发明实在是太厉害了,完全没法压。
nbsp;nbsp;nbsp;nbsp;要不是赵淩年纪实在太小,直接就被提溜到工部去,起码当个主事。
nbsp;nbsp;nbsp;nbsp;还考什么啊?
nbsp;nbsp;nbsp;nbsp;考出来的,能有他能耐吗?
nbsp;nbsp;nbsp;nbsp;至于为什么赵淩这个功劳最大的没赏赐,实在是不知道赏赐什么。
nbsp;nbsp;nbsp;nbsp;赵骅也觉得儿子现在风头太大了不好,就主动说道:“孩子还小,别把人捧太高。现在已经不好管了,陛下再给他赏赐,就真没法沉下心来读书了。”
nbsp;nbsp;nbsp;nbsp;没错,说的就是兵部的几个老不修!
nbsp;nbsp;nbsp;nbsp;他们家是文科生,将来要当文官的,谁去上战场打仗?上战场修墙也不行!
nbsp;nbsp;nbsp;nbsp;顾潥听着觉得无比熨帖。
nbsp;nbsp;nbsp;nbsp;赵骅这个探花郎,绝对是他点的最好的一个。
nbsp;nbsp;nbsp;nbsp;忠心、贴心,能力还强,现在生个儿子也是忠君为国。
nbsp;nbsp;nbsp;nbsp;赵淩要是身在官场,功劳早就够升不知道多少品级了。
nbsp;nbsp;nbsp;nbsp;可惜,他现在不过是个连秀才都还不算的童生。
nbsp;nbsp;nbsp;nbsp;赵淩做出这么大贡献,完全不赏赐肯定是不行的,不好直接绶官,就只能先给些钱和田地。
nbsp;nbsp;nbsp;nbsp;公开的数字不大,毕竟赵淩一个小孩子,再多就会给他带来危险了。哪怕他有个三品的爹也护不住。
nbsp;nbsp;nbsp;nbsp;别以为有权有势的人都聪明,脑子不清楚的人多了去了。
nbsp;nbsp;nbsp;nbsp;像接下来他们讨论的议题就是。
nbsp;nbsp;nbsp;nbsp;仗着家里妹妹是梁王世子妃,还真就什么钱都敢收,什么人都敢保。
nbsp;nbsp;nbsp;nbsp;现在人只是废了并没死,但像梁王这样的,恨不得这个姻亲还不如直接死了干脆。
nbsp;nbsp;nbsp;nbsp;战场上给自己人背后捅刀子,知道的是看不顺眼空降想要借机除掉方便自己升迁;不知道的,直接就是个通敌叛国。
nbsp;nbsp;nbsp;nbsp;现在不管是不是通敌叛国,就这行为,一家老小肯定是葬送了,现在问题是葬送几族人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以及要不要牵涉到梁王?
nbsp;nbsp;nbsp;nbsp;对于窦荣的判罚,大家其实都主张轻拿轻放。
nbsp;nbsp;nbsp;nbsp;将心比心,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要跳脚,说不定做得比窦荣更过分。
nbsp;nbsp;nbsp;nbsp;但批评是一定要批评的,关键是怎么做才能小惩大诫。
nbsp;nbsp;nbsp;nbsp;赵骅就上前建议,花团锦簇的话说了一堆,大致意思就是让窦荣干脆远离原来打打杀杀的环境,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多读书陶冶一下情操,以后遇到事情要冷静,将来才能更好的报效朝廷。
nbsp;nbsp;nbsp;nbsp;最后结论是让窦荣去象州找他儿子赵淩玩……不是,是一起读书。
nbsp;nbsp;nbsp;nbsp;顾潥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其他臣子也不敢太反对,半推半就地达成一致意见。
nbsp;nbsp;nbsp;nbsp;反对什么?
nbsp;nbsp;nbsp;nbsp;硬是上蹿下跳让陛下严肃处理窦荣?
nbsp;nbsp;nbsp;nbsp;难道也给自己整一个通敌叛国的嫌疑?
nbsp;nbsp;nbsp;nbsp;嫌自己仕途太顺遂了是吧?
nbsp;nbsp;nbsp;nbsp;第57章第五十七章烟幕弹有人管了
nbsp;nbsp;nbsp;nbsp;顾朻离开泸阳县的时候,窦荣还在回京的路上。
nbsp;nbsp;nbsp;nbsp;等顾朻回到京城没多久,窦荣的“处罚”就下来了,只能去给表弟送别。
nbsp;nbsp;nbsp;nbsp;窦荣觉得表哥的表情有些古怪:“你是舍不得我走,还是想跟我一起走?”
nbsp;nbsp;nbsp;nbsp;“都有。”顾朻不瞒着,“你先跟水灵一起待两个月,等我把梁王那边的事情处理完,免得他们搞小动作。我知道你不怕,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桓表弟的前车之鉴不远,你要汲取教训,不要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