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笙之忙着往上爬,梅清雪忙着家里的事,二人仍旧是恩爱的夫妻。
再后来,梅清雪父亲公然弹劾太子及门客,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为太子所不喜,被安了个罪名被贬出京,发配边远之地,梅家同族亦然。
梅清雪听闻噩耗,差点晕厥,她请求明笙之向太子求情,饶梅家一次,当时明笙之已是礼部侍郎,在太子面前说得上话。
可明笙之却不愿触霉头,若是贸然求情,恐他也要被殃及。
梅清雪怒极,第一次发脾气指责明笙之无情无义,那是她的娘家,她没办法忍受如此冷血自私的明笙之。
明笙之与梅清雪大吵一架,事后,明笙之冷静下来,同梅清雪说其中厉害干系,哪怕他求情也无用,得罪太子就是死路一条。
梅家只是被贬,结果已然算好的。
梅清雪知晓太子权倾朝野,知道明笙之的话起不了作用,可她就想要明笙之一个态度。
大抵是知道梅清雪不会放弃,明笙之和梅清雪共同想法子,寻了不少门路,依旧未能改变太子心意,至此,梅清雪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及亲人被贬。
父母亲族被贬出京那日,梅清雪意欲去送父母打点上下,明笙之却不准她去,怕太子不高兴,梅清雪反驳说那你是要我背上不孝的骂名吗?
梅清雪同儿女去送了父母,此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她偷偷给母亲塞了五千两,又经多方打点,梅清雪父母顺利抵达贵州。
这些年,梅清雪也一直给父母寄钱,就怕他们老人家日子过得不好。
事后,明笙之说他有朋友在贵州那边,他会请友人照顾岳丈岳母。
梅清雪应了,心却寒,若无她再三请求,明笙之压根不想掺和进来,哪怕掺和进来,也非常小心翼翼,生怕被连累。
明笙之如此无可厚非,皇上潜修道术,朝堂多数事宜皆由太子管,若不受太子待见,恐仕途不顺。
梅清雪理解,梅家落败,她已然看清人情冷暖,京城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梅清雪失望,郁结于心,没有力气再掩饰情绪,明笙之不喜她死气沉沉的模样,关心话冷漠,基本不再涉足她的院子。
无形之中,夫妻之间情谊一点点消耗殆尽,最后夫妻离心,貌合神离,梅清雪不想讨人嫌,也不想影响身边之人,遂搬去庄子里住调养。
这一住就是大半年。
也是在这段时间明笙之和绿葵珠胎暗结,梅清雪毫不知情。
后来明笙之主动来庄子接梅清雪,这是他在低头,彼时父母平安无事,又有儿女在身边陪伴,梅清雪度过最煎熬难捱的日子,状态好转,便和他回去了。
当时梅清雪想,不管怎么说,他们依旧是十几年的夫妻。
是以,眼下哪怕知道逸哥儿的事,这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因为她和明笙之早就绑在一起,无法分开。
她家族落魄,只能依靠明笙之,如此,她才有家可归,儿子女儿亦会有美好的将来。
只要她不再期待奢求,便不会失望,人呐,要学会知足常乐,才能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明笙之爱得时候真的很爱她。
年少时,她随口说了一句湖里的莲花好看,明笙之可以义无反顾跳下去,游到湖中央给她采花。
梅清雪讶异:“我只是说说而已。”
明笙之眉目明朗,笑道:“可你想要啊。”
他努力为人书写家书,写到手腕疼痛,攒钱给她买名贵的颜料,会不遗余力地夸赞她的书画。
明笙之可以求娶她,跪在她父亲面前,父亲看不上他,不允他的求娶,明笙之想要父亲感受到他的诚意,跪了很久很久,一条命差点折了。
他对天发誓,此人唯她一人足矣。
后来梅清雪嫁给他,他寒窗苦读,悬梁刺股,刻苦用功,终于考取功名,当时他意气风发说要给她争个诰命夫人的荣耀,不让她委屈。
梅小姐嫁到明家,依旧是风风光光的姑娘。
他知道她不喜欢吃刘氏做的饭,便学了厨艺,读书再辛苦也要给她做饭吃,刚成婚两年,她一直没怀孕,刘氏想抱孙子,催得频繁,他便和刘氏说了一通,自此刘氏不再催促。。。。。。
可不爱的时候,他是那么的冷酷无情。
为什么一腔痴情被辜负,原因太简单了,无非是对她没有情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