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沛郡。
梁萧每日督训部队,亲自巡视各种军器的制造。
目前徐州是最富庶的地区,本地的铁矿结合改进之后的炼铁技术和灌钢法,暂时足够配备十二人万规模的军备,这是非常喜人的成果。
不过,长弓所需的紫杉木迟早会用完,毕竟长弓也会损毁。
长弓的制作相对简单,但材料稀缺。
而武君弓的材料复杂,但如今天策府有能力凑齐,只是制作工序比长弓更加繁琐。
算算时间,从天策军一鸣惊人到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西秦那边应该会有一些仿制的长弓,哪怕威力略逊于天策军的长弓,也足以威胁天策军,这是必须考虑的情况。。。。。。
为此,梁萧特地命人赶制一些盾车和更多的大盾。
这是“笨办法”,但不需要穿戴就能使用的盾牌永远是防备弓箭的绝佳辅助,毕竟不是每个将士都能穿戴重甲。
尤其是攻城部队,必须借助移动的掩体,才有望接近城下。
当代的徐州军民有感于梁萧的恩德,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都足以冠绝当世,因此军器制作和建筑的效率空前绝后。
梁萧甚至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诞生,今后的几代人都未必有当代军民这种效率和执行力。
必须趁热打铁,一统天下!
梁萧正在兵工厂巡视板甲制造的下午,亲兵从外面赶来汇报。
“主公,东野的史官世家已经抵京!”
梁萧立即赶回天策府。
这支东野氏,据说祖上可以追溯到“东野败驾”的主角,春秋时期为鲁庄公驾车的东野稷。
武朝开国之后,东野氏便主要负责修订史册。
但随着门阀日渐猖獗,以秉笔直书为信念的东野氏不受待见,逐渐被四大门阀排挤,最终连本朝专门负责修订史册的“太史令”一职都被端木家夺走。
东野氏一直在京城生活,也是当代历史的见证者。
他们不像四大门阀那样大权在手,但史官世家的属性,以及秉笔直书的美名,让他们具备极高的统战价值。
能够秉笔直书的史官,是梁萧必须争取的证人之一,某种意义上甚至比云家和巴蜀的支持更重要。
自春秋以来,无数史官秉笔直书,比如,齐之太史,晋之董狐,成为后世美谈,也为后世史官树立榜样。
直到端木家垄断太史令开始,篡改史册成风,而武朝的子民却因为东野氏的太史令长期形成的民间印象,而对端木家的史册深信不疑。
现在,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天策府内,已近耄耋之年的东野氏族长,东野清正,正在闭目养神,身边的子孙们神情严峻,个别成员则是一脸纠结。
他们一直在京城,亲历这些年以来所发生的事件。
那位武君是深得民心,但也成了“权臣”,甚至敢逼死当朝三公,并强硬下令迁都,放弃了建康这个百年国都。
如今,他竟然有心起用东野氏作为太史令。。。。。。
东野氏该如何面对这位权臣,将决定全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