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半个小时,游猛便率领骑兵营,将敌营杀穿,有一万多敌人从营盘后门逃走,这边没有追击。
红衣军不缺俘虏,将他们截住俘虏,不但浪费人员看管,还白白浪费粮食。怎么都不划算。
前后两个小时不到,战斗便结束,红衣军全面占据敌营,俘虏楚军12万人,还有那堆成山的粮草。
这些粮草可是足够供应80万大军一个月,红衣军这点人,吃几年也吃不完。
战斗结束的早,后续接管工作却是繁琐费力,红衣军将士们不敢有丝毫松懈。收缴俘虏们的武器,包括刀枪铠甲等,但没有收缴他们的随身用品,体现红衣军优待俘虏的政策。
这样的宽容,开始不被将士们理解,多场大战之后才发现这样做的好处,能极大化解敌军的斗志。压迫越大反抗越强烈,给予俘虏们生存下去的希望,再给予一定的优待,敌军只要见势不妙便会选择投降。
优待俘虏的名声传开后,大战刚开始,敌军中那些受压迫的贫民子弟,便会想着找机会投降,毫无战斗意志,使得红衣军的战斗减员大大降低。
只要老实投降,不私下里搞小动作,红衣军保障俘虏们的衣食温饱,保护他们的个人财物。
对于楚军俘虏,又多了一条‘来去自由’,不愿意归顺东瀛城的俘虏,天亮后发放路费回家,除了不能带走武器铠甲外,每人发放五天的粮食和一两银子。
这些足以保障他们回到楚国境内,有些将领担心这么多人放回去,他们会不会中途集结,再次过来进犯。
秦影不屑的说:“我们能打败他们一次,就能打败他们无数次。”
还有一句话没说,楚军的武器铠甲都没有,难道空手过来打仗。
当然,晚上黑灯瞎火的,俘虏们想要离开也不行,只能等到天亮以后。
于是这一晚,红衣军将士们几乎没有睡觉,天亮后遣散第一批俘虏忙碌到十点多。
红衣军后勤队出山增援,由他们接管俘虏的看管和遣散工作,将士们这才分批休整,一个个累得够呛,吃过早饭后倒头就睡。
这一天,后勤队驱使第一批俘虏打通山口,总共13万多俘虏几乎全部遣散。只有几千在楚国没有家室的光棍留了下来。
他们听说东瀛城人人平等,在这里当俘虏也没有受到歧视和打击,觉得比回归楚国更有前途,主动留下。
其他人也有不少向留下,但牵挂楚国的家人,最终还是选择回家。
至此楚国后军30万人,真正被红衣军打死打伤的不到一万人,其余楚军不是自己当了逃兵,便是被俘虏遣散回去。
红衣军四个营主力转战近十天,战死不到50人,受伤的也不过两百人,很多还是行军途中意外受伤。
休整一夜,第二天四营主力前后护送。
三万后勤队加上近五千楚军俘虏,一起押运所有粮草回程。没有再分兵,这批粮草运回东瀛城,对城内居民是极大补充。
对于前线40万楚军,更是生死攸关,必须严防楚军劫粮。
所以,不但四营将士高度警惕,而且回程的路线也是精心选择,宁愿多绕两天,也要避开楚军。虽然往前线是一个方向,但进山后两者的距离却是越走越远,最终出山的地方,距离楚军大营足有两百多里。
红衣军侦察队全面压制楚军探子的情况下,山区路径错综复杂,楚军又是劳师远征,很难找到这支运粮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