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 第927章 来了故人(第1页)

第927章 来了故人(第1页)

经过景春熙和胥子泽一番细致商议,他们将清风与春桃的婚事最终定在了五月。清风身为太子身边得力的随从,早前便获赏了一座内城的小宅院,那两进宅子位置便利,不论进宫述职还是往来蓉恩伯府都极为便捷,小两口生几个孩子,再加几个下人是够住的。“郡主,还是将日子改到十月吧!”春桃眼眶瞬间泛红,话音未落便要屈膝跪下。如今已是二月中,五月转眼即至,她是真的舍不得这么快就离开。“你可别跪!若这一跪下去,我立刻就将你送进洞房。”景春熙语带威胁,声音里却藏着不容错辨的关怀。这世上谁跪她都可以,唯独身边这几个前世为她而死的丫头不行。“从明日起,你便不必再来跟前当值了,回房安心备嫁。那二十亩的庄子虽不算大,但只要用心经营,加上清风的俸禄,日子定能过得红火。你待会去前院支取二百两银子,需要采买什么就让婆子跟着去,唤上糖霜相伴也行,别什么事都自己忙前忙后。”这件事既然已经定下,便没给她留任何转圜的余地。“小姐,这些年来您打赏给奴婢的银钱,零零总总加起来早已超过数百两,奴婢怎好再动用府里的银钱?”这一次春桃实实在在地跪了下去,红粉伸手要拦都没来得及。“好了,就这么定了。我并非单独对你如此,凡是对我忠心、与我同甘共苦的人,个个都有份。还有,你现在已是良籍,别再整日自称奴婢,若再让我听见,往后就不必进府了。”景春熙虽说得斩钉截铁,春桃却还是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再抬头时早已泪流满面,最终被红粉轻轻扶起。——时光荏苒,送别大郎哥仿佛还是昨日之事,转眼会试已紧锣密鼓地展开。九天六夜的春闱煎熬下来,听说考场里病倒了不少举子,有的中途就被抬了出来,其中一位甚至险些丧命。幸而二郎哥与表姐夫陶成睿皆平安度过,只是走出考场时都清瘦了一圈,因此这几日无人前去打扰,由着他们静养恢复。“郡主,大将军府那边派人传话,说是来了位岭南故人,还说您也认识,问您可要回去见一见?”卫姑姑如今掌着府中内外事务,方才景春熙用完早膳,她便进来禀报。“故人?那自然要回去见见的。”景春熙心中升起几分好奇,不断揣测来者会是何人。自饮过大郎哥的饯行酒,已有好些日子未回外祖家,她心里着实惦念外祖父与外祖母。还有表嫂封姣姣——不知大郎哥离去后,她可还习惯,正该去探望问候一番。“春桃,”她习惯性地唤出口,才想起春桃即将出嫁,已不在身边伺候,遂又改口道,“红粉,去准备一下,再叫上小雨。对了,把糖霜也带上,说不定她也认得这位故人,我们这就动身。”大将军府门前石狮巍然,景春熙的马车刚停稳,瑾姐儿便带着几个妹妹像欢快的小雀般从门内迎了出来。"我就知道姐姐定会回来的。"明珠和嫣姐儿欢喜地直接扑进她怀里,瑾姐儿无奈的一手拉开一个,轻声嗔道:"没大没小。"自己却顺势挽住了景春熙的手臂,惹得明珠和嫣姐儿直跺脚,战士看见紧跟着下车的小雨,终于转移了目标,然后三人有说有笑紧紧跟上。"可知道来了什么人?"景春熙压低声音打听。"我们也没见着人,"瑾姐儿凑近耳语,"祖母让我们等姐姐来了再一起进去。只听守门的婆子说,是个进京赶考的举人。"一旁的明珠也冲她摇摇头,表示同样不知情。"岭南来赶考的?"景春熙在记忆中仔细搜寻,却怎么也想不出会是何人。外祖一家在岭南流放数年,结识的人家不少,或许是三舅舅任上新认识的人家,但未必是她相识的。景春熙暗忖:这位举子进京赶考,竟不曾提前拜访,直到考完才上门,品性应当端正。否则即便只有数面之缘,外祖父、外祖母也定会好生安置。说笑间,众人已来到老夫人居住的"康宁院"。守门的小丫鬟远远望见她们,连忙行礼,转身便往院内通传。——踏入正厅,但见满室暖意。老夫人端坐正中榻上,满面慈祥的笑意尚未褪去。令景春熙意外的是,几位舅母,还有少夫人封姣姣都在座,就连据说考完后一直闭门不出的二郎哥也在场。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位岭南来的举子就坐在二郎哥身侧,方才众人显然正相谈甚欢。见她们进来,一位身着青色书生长衫的年轻人立即起身,向景春熙恭敬行礼:“学生李子文,见过郡主。见过各位小姐。”景春熙仔细打量,见他中等身材、面容清秀,这会儿肩背挺直,并不见春闱后的憔悴,想来在考场中并未受苦。只是端详片刻,仍觉面生。“李举人免礼。”景春熙微微颔首回礼。老夫人笑着招手唤她到身边坐下。那李公子方才就坐在二郎哥身旁,两人很是熟稔,看来确实是旧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郡主当年只见过你一面,想必早已忘了。”二郎哥这时才笑着对景春熙开口,“我就知道表妹肯定认不出来,毕竟年岁渐长,容貌也有些变化。”"这是李村长家的长孙李子文李公子,在肇庆郡考了前三名呢。"老夫人笑呵呵地介绍,"只是这孩子太过实在,明明你三舅舅让他来京就找我们,他却等到现在才上门。""哦!李大哥确实太客气了,既来了京城,怎么还如此见外?"景春熙恍然大悟,不禁张大了嘴,好像有了点印象。她想起当年杀猪后给村长家送猪肉,那是唯一一次见到那个身形纤细的小学子。记得那时他年纪虽小,却已是秀才,是江门县的骄傲。“朝廷对学子已有安置,与同窗一处也能相互切磋学问,故而未敢叨扰。”说这话时,他又起身行了一礼才落座,举止从容得体,全然不似从小地方来的。“既然来了,就别走了。住在哪家书院?待会儿派辆车,让下人去取行李。”老夫人热情地挽留。“这”李子文闻言又要起身推辞,却被二郎哥按着坐了回去。“既然进了府,就听祖母的安排。这些年承蒙村长多加照拂,你现在反倒见外了。”见二郎哥板起面孔,李子文这才不再推辞,但是做得极为恭顺。众人又叙话片刻,说起不少在崖门村时的趣事。临近午膳时分,院门外忽然传来老将军洪亮的声音。:()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