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管在哪个国度,女人都过得格外艰难。
若非当今圣上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发展科学技术,她如今恐怕也不过是个困于家宅、辛苦劳作还不受待见的女人。
又有人问:“那方才制止金毛的人是谁,说了什么?”
“是谁不知道,但他说启国没有‘女巫’,台上之人只是在表演幻术,启国的风俗与不列颠迥异,他此举已经毁坏了茶馆客人看戏的兴致,若不及时道歉,启国的官兵可不会客气。”
“说得好!”
“就得这样说,叫那些绿眼睛的异邦人好好学习什么是礼貌。”
茶馆的事情不过一个插曲,刘蕴在同伴的介绍下又结识了几个友人,结束之后结伴回客栈。
半途碰上执行公务的锦衣卫,同伴当即拉扯她退到一边,眼睛也不敢多看。
虽说如今的锦衣卫经过整改后,已不复曾经的恶名,但寻常百姓心里的敬畏依旧没有消退。
刘蕴却因为儿时的经历,不免多看了几眼。
同伴拉扯她袖子,“别看了,你不怕摊上事儿?”
“他们又不吃人,有什么好怕的?”
同伴一脸无奈,“就算不吃人,他们的手段也不是吃素的。”
刘蕴笑了笑,若她知道自己曾当过“水匪”,并送过一位女锦衣卫路边的野花,还得到对方几颗糖块,不知会作何感想。
当年那道修长又高大的身影,一直铭刻在她脑海中,给她留下不可覆灭的印象。
在她幼小的认知里,女人无非就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每天不是洗衣做饭就是照顾孩子丈夫,从不知道一个女人还能有那样的活法。
那位孟大人,深深颠覆了她的认知。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萌生了刻苦学习的念头,并在最恰当的时候有幸遇见许老师,得到许老师的赏识,才能有现在的生活。
三月,刘蕴顺利通过考试,正式成为天工院的一名学子。
学制四年,毕业后可以选择留院研究深造,也可以出去寻找工作。
她选择留在天工院。
四年如白驹过隙,天工院还是老样子,但整个启国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内燃机的出现,昭示着启国的再一次腾飞。
除此之外,全国上下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制变革运动,科举制度从此成为历史。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建立,又给启国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机。
天工院依旧是启国第一研究院,但从此只负责研究工作,其中的老师和学生则搬入新式大学,名曰“天工大学”,成为启国首屈一指的学子圣地。
当然,天工院的研究员,也可以兼任天工大学的老师。
刘蕴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兼任天工大学的教师一职,效仿曾经的许知秀,教书育人,为大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随着启国的日益强盛,世界各国纷纷派遣学子,远渡重洋前来学习先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