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爹跑镖的时候经常从那一块经过,说雁荡关其实并不大,守军才几千,又靠南,算是西北关隘中不那么重要的。
既然不重要,还那么小,蛮夷主帅怎么会亲自带兵过来攻打呢?
好不容易打下来,不想着以此为据点,攻城略地,反倒追着顾清晏一个劲儿跑。
胡秀儿没打过仗,但是顾清晏教过她兵法,她大概知道该怎么行军打仗,所以她越琢磨越不对劲。
难道蛮夷主帅觉得攻占几个城池,比不上拿下顾清晏的项上人头更重要?
好像也对,毕竟顾清晏是能从蛮夷手中抢回燕云十二城的神将,要是杀了顾清晏,西北军群龙无首,蛮夷就能长驱直入,攻入京城了。
想到这儿,胡秀儿不由打了个寒噤。
忽然觉得好像要亡国了,这可怎么办?
无意识地握紧了手,直到顾清秋疼的喊出了声,胡秀儿才醒过神来,赶紧松开。
她那手劲,一个不小心能把小姑娘的骨头捏断。
好在她松开的快,顾清秋的骨头也没那么脆,只是捏红了,没多大事。
胡秀儿看着睫毛湿漉漉,脸上挂着泪珠的小姑娘,忙不迭道歉,
“对不住,对不住,我想事情想入迷了,忘了还握着你的手。”
“嫂嫂,我没事,我不是疼哭的,我是害怕。”
顾清秋忍不住扑到胡秀儿怀里,哽咽着问,
“你说,大哥哥会没事吗?”
“会,你大哥哥一定会没事的。”
胡秀儿使劲点头,坚定道。
就算不出门,她也能查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那个敲登闻鼓的,也一定有猫腻。
传胪大典后的第二日,宋瑜以状元身份去礼部参加恩荣宴。
跟乡试后的鹿鸣宴差不多,是朝廷为新科进士们举办的庆贺宴会。
只不过参加恩荣宴的,除了新科进士,还有所有在殿试中出力的朝臣,其中就包括了刚被提拔为中书舍人的齐恒。
中书舍人,正七品,在文华殿、武英殿当值,掌缮写诏敕。
制敕传胪大典上,皇上钦点宋瑜为状元的圣旨,就是齐恒亲笔撰写的。
虽然官阶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职权上天差地别,作为中书舍人,是要随侍在天子左右,算得上是天子近臣了。
这还不是齐恒最让人艳羡的地方,最让人艳羡的是朝堂内有个默认成俗的升迁路径:
翰林院——文华殿——内阁。
现任内阁首辅,先帝亲自任命的三大辅臣之一,崔元思崔首辅,就是走的这条路。
皇上把齐恒放到这个位置,就代表要考量他,只要齐恒好好表现,也许他就是下一个内阁首辅也说不准。
满朝文武谁能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