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娘有骨气,不肯将就着让孩子成亲,于是就把大儿子留到了及冠。
但莫大娘也着急。
村里的孩子,男娃一般十六七就要说亲了,女娃十三岁相看,再定亲,及笄后就成亲是再正常不过的。
过了这个年龄成亲的,在村里都是大龄未婚男女,说亲都要往下了说,处境很不好。
现在有这个机会,莫大娘就想为自家儿子争取争取。
这对宋欢喜来说不是难题,“我回头写封信给阿桂哥,他去了衢州城送到红方楼里,自会有人给他安排的。”
“诶诶,好。”莫大娘脸上笑出了一朵菊花。
她们这头刚谈完,屋里的宋阿爹出来了。
他沉声道:“她现在意识不清醒,我代她做决定。”
宋欢喜一脸紧张地看着他。
宋阿爹:“我们去。”
宋欢喜笑起来,莫大娘也很开心。
这个时候不好废话,莫大娘帮着进去收了两身衣裳进去,单九则负责进去给宋阿娘扎针。
她们离开也是光明正大的,直接走的村口,很多人都看见了。
见宋阿娘被背着,宋欢喜肩上有一个包袱,宋阿爹身上也有一个,就连莫大娘也送他们。
村里人看出来了,有人就问:“欢喜啊,你这是要带你阿娘出去看病去?”
宋欢喜笑,“是啊阿婶,我阿娘这病要多看看大夫才行。”
“可我们没再村口看到马车呀。”另一个从外头回来的青年说了。
宋欢喜:“马车一会儿就来,我先把阿
娘带走。”
马车啊。
杏花村的路难走,村长和里正家里都没有过马车,大家闻言都跟着想去见见。
一路跟到村口,他们又等了会儿,果然看到马车从远处驶来,村民们嘴上不说,脸上可都是羡慕。
宋欢喜最后跟他们道了别,就和阿爹上马车离开了。
这一次离开杏花村,宋欢喜没有了两年前的失落和迷茫。
她看着被抛在身后青山绿水环绕的小村庄,心里只有安宁。
从杏花村到望陵县,再到衢州,他们在码头坐船离开。
有时候宋阿娘醒了会哭闹,宋欢喜就会熬安神汤给她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