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省委书记石应铨正式提出空降后第一项大工程:
重启青牧山旅游暨交通枢纽综合工程!
工程核心基本照搬前常务副省长严毅呈的思路,即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北侧玉屏峰兴建大型集散基地,分为交通转运中心、游客中心和度假山庄三大区域,然后修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国道;整合拓展青牧山深度旅游市场,解决多年以来前山不通后山、峰峰自行其道问题;开发繁荣房地产市场,打造一系列倚山伴山、视野绝佳的别墅群和度假山庄,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文化赋能。
之前严毅呈遭人诟病之处在于两点,一是化整为零违避审批,二是严重破坏环境造成污染,石应铨说很简单,青牧山工程严格按流程报批,一个环节步骤都不会缺,工程扛着“保护性开发”招牌,坚决杜绝滥砍滥伐和对原始生态的破坏。
与此同时将工程预算提高到两百四十亿,原超严毅呈版的一百五十亿预算,这也没办法,“保护性开发”要求更高、代价更大,石应铨的理念是需要多少申报多少,决不藏着掖着引起后患。
可行性论证和预算审批流程仍是工程拦路虎,施工理由再充分、保护措施再周全,青牧山始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京都林业部(国家公园管理局)审批,此外环保部负责环评、京都发改委负责立项核准和备案,自然资源部需要会签意见,水利部和交通部负责水电站、高速公路前置审核等等,都没法绕过去。
不过省委书记的资源与能量是惊人的,这一点严毅呈没法比。
可行性论证、专家会审等环节,石应铨有过去在大东北主导大项目积累下的经验,各部委专家库分布情况了如指掌,哪个节点应该跟谁协商,哪块利益怎么分配,哪里标准规范需要妥协等等,石应铨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在省直部门和涉及到的五个城市配合协同方面,所有一、二把手全部到场,石应铨往当中一坐,谁敢说个“不”字?都争先恐后出谋划策,在认真反思总结前期不足的基础拿出新方案、新规划,誓言一定要啃下硬骨头!
完成外围准备工作后,石应铨这才让省委办公厅将议案提交常委会审议,将之视为空降朝明第一场硬仗,原因很简单,严毅呈就栽在青牧山工程上,在座常委大多都有涉及故而心有余悸。
而且朝明干部历来不喜欢大工程、大项目、大阵仗,对预算超百亿的议案有种近于本能的厌恶,这是刻在沿海系干部骨子里的基因,没办法。
“会前已经发了工程预算、项目简介、可行性论证报告,青牧山综合工程意义和作用也无须赘言,下面请同志们审议。”
省委秘书长宋阳道。
小会议室里陷入微妙的冷场,常委们似专心致志翻看材料还不时在笔记本上写什么,实质昨天都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今天如何视局势采取不同策略等等也有充分预案。
隔了两分钟左右,石应铨缓缓道:
“同志们议议吧,畅所欲言,毕竟事关上百亿的工程项目,充分讨论、民主决策是前提,请蓝京同志先来。”
老规矩,涉及重要敏感的议题表态从排名最末尾开始。
蓝京道:
“关于青牧山综合工程,因为我没在陆泊、赤浥、汀城工作过,不了解三个城市具体情况,下面谨从围城和金河两市角度谈谈个人观点。涉及围城部分工程量不大,切面也很小,主要就是下辖荷阳县一条狭窄山道,前期已作了拓宽和修葺初具规模,接下来任务是分别打通往赤浥和汀城两个方向的盘山公路,工程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但在可控范围内,从实用角度讲既对青牧山旅游开发长期利好,也有利于打通围城到金河最短直线交通线,我赞成这部分工程立项……”
还能这样切割开来表态?众常委相互交换眼色,感觉蓝京这个做法很有创意。
蓝京续道:
“综合工程涉及金河有两个行正区,分别为东青区和经开区,经开区地势开阔,各项基础建设、交通工程仍处于发展阶段,参与青牧山工程能够进一步推动区域振兴繁荣,更好地发挥开发区正策特色和地理位置优势;东青区情况比较复杂,施工范围内有多处名胜古迹、保护遗址以及珍稀濒危物种,而且人口密集、单位企业众多特别是医院学校等,一旦动工将产生交通堵塞、噪声扰民等连锁反应,青牧山综合项目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要求市民长达两三年克服困难不太现实,因此个人认为综合工程金河部分中经开区可以搞,东青区最好暂缓或是变更、完善方案,把对环境保护和居民影响等降到最小,以上是我对该议题的意见,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工程量最小的围城段,同意;金河两个区当中的经开区段,同意;东青区段,反对。